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中國大城市風險治理亟待強化協同整合[組圖]

發佈時間: 2017-06-17 11:27: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趙娜  |  責任編輯: 趙娜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6年度報告《安全城市、平安生活》正式發佈。中國網 魯楠攝影

中國網6月17日訊 伴隨著大規模的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國大城市逐漸步入風險高發期,城市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治理複雜多變和影響廣泛的城市風險,成為擺在許多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6月17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北京發佈《安全城市、平安生活:我國特(超)大城市風險治理報告》,系統分析了中國城市的風險治理狀況和發展趨勢,為城市安全把脈問診。

該研究受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跨學科重大研究項目資助,由行政管理學系系主任孫柏瑛教授領銜主持,雲集了行政管理系、城市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公共財政與政策所等機構的十位研究人員,對城市風險治理進行跨學科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許光建教授主持發佈會,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鄭水泉副書記、公共管理學院楊開峰院長分別致辭,多位城市風險治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課題負責人孫柏瑛教授首先介紹了2016年度報告《安全城市、平安生活》的總體情況,勾勒了中國大城市風險治理的總體框架與基本問題。課題組成員劉鵬副教授報告了研究選取的我國17座特(超)大城市2003年以來在五類公共風險治理領域的現狀與問題,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社會治安、公共衛生和食品藥品安全、火災消防和電梯傷害等。

儘管所有城市都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挑戰,但大型城市的安全隱患更為凸顯。按照2014年國務院的最新標準,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00萬以上和1000萬以上的城市分別為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二者合稱特(超)大城市。按照2014年城區常住人口統計,全國共有特(超)大城市18個符合國務院條例規定,本研究範圍未將香港列入。課題組認為,特(超)大城市的風險治理尤為值得關注,但已有研究卻十分匱乏。為此,課題組構建了中國特(超)大城市風險治理的評估框架,並基於17座城市的系統分析,對城市風險治理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課題組綜合利用統計資料、新聞報道和案例分析等多種數據,對中國大城市的風險治理情況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和立體式的剖析。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城市交通安全面臨嚴峻挑戰。2000年以來中國大城市交通安全止升反降,但是數據的真實性不容樂觀,跨部門協調和科學管理狀況堪憂,亟待強化協同治理和科學管理。在社會治安領域,課題組將中國城市分為超大增長型、超大穩定型、特大增長型、特大穩定型等四類城市,並對這些城市的治安需求、關鍵問題及治理挑戰進行了案例研究,認為應針對不同類型城市的治安需求對症下藥。在公共衛生和食藥安全領域,課題組基於相關標准將城市分為標桿城市和問題城市,並分別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在消防安全領域,課題組對主要城市的火災發生和救援情況進行了歷史回顧和趨勢研判,認為應加強消防管理部門的資源分配、指揮協同和系統整合。在電梯安全領域,課題組發現城市電梯保有量和使用率均迅猛增長,使電梯安全隱患凸顯,並呈現非常明顯的地域和時間分佈特徵。

課題組認為,中國特(超)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風險形勢總體上趨於平穩並有所降低,但是所面臨的一些公共安全風險有進一步更新與升級的趨勢。不同城市各自面臨不同的突出問題,呈現明顯的差異化。相對來説,空間和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面臨的公共安全風險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基本都存在公共安全風險預防機制流於形式、缺乏實效的問題,普遍存在風險管理體制的碎片化與缺乏協調問題。此外,基層人力資源缺乏、專業化程度不高、技術能力儲備不足、過度依賴運動式治理、政府與公眾的風險交流與教育不足等,成為制約城市風險治理能力的關鍵因素。基於上述多個領域的系統研究,課題組提出了“風險預防——風險管理——風險應對——風險溝通”的安全治理閉環系統。課題組提出了提升城市風險治理的對策建議,認為城市政府應重視風險預防,強化政府間協調與協同治理,加強資源投入和能力提升,重視風險溝通與公眾教育,積極推動“網際網路+風險治理”。

課題組成員李東泉副教授介紹了《圍墻與安全:推行街區制的挑戰與對策》的分報告,總結了居住格局對城市安全的影響,並提出了打開小區的可行性方案。2016年以來國家提倡逐步打開封閉住宅小區,推行街區制,但是社會對此充滿爭議。課題組對北京三個有代表性的小區居民進行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受訪者不支援所在小區拆掉圍墻或柵欄。特別是封閉小區的居民,超過九成都表示強烈反對。但是,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小區是否有圍墻,同居民的安全感並無直接關係。越是封閉的小區,居民的安全感越差。反之,越是開放的小區,居民的安全感越強。當前打開小區面臨居民認識不足、空間限制、制度制約等許多障礙,課題組建議應因地制宜,分類引導,推動小區逐步打開並實現開放式的社區治理。課題組成員楊宏山教授介紹了分報告《走向整體治理:中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機制創新》。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目前中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存在整體性欠缺的問題,使風險隱患拼出,政府不得不忙於“救火”。中國有多個部門涉及城市風險治理,存在嚴重的部門主義與資訊碎片化問題,難以實現城市公共安全的聯動需求、協同需求和預警需求,市民對公共安全的期望與政府治理能力存在差距。課題組對美國和新加坡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實踐和經驗進行總結,並構建了中國城市公共安全的整體治理機制。課題組認為,中國城市應整合政府熱線,開發互動平臺,便於公眾參與,運用大數據等資訊技術,提升公共安全預警能力,推進屬地化管理,完善績效評估機制,識別跨部門協調需求凸顯的領域,推進機構重組與整合,提升協同治理和整體治理能力。

與會專家對該課題的研究報告進行點評,認為研究報告有助於深化相關部門和人員對特(超)大城市風險治理的整體認識,併為提升城市安全水準提供了值得參考和借鑒的政策建議。與會的相關媒體和聽眾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課題組成員均進行了細緻回答。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