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耿飚 磊落平生忠義膽[組圖]

發佈時間: 2017-04-25 08:51:28  |  來源: 中華兒女新聞網  |  作者: 徐欣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耿飚給長子耿志深的題字“磊落”

立心高尚教誨傳承

“爺爺的高尚品格對我影響非常大。我現在從事公益事業,就是為了多給社會做些貢獻,我會堅持做下去,秉承家風,做一個正直的人,但求問心無愧,不叫爺爺失望。”與耿巍接觸過的人,對其評價都是“穩健”、“細緻”、“謙和”、“樸實”……“心地善良,作風正派,這是家風對我們的要求。”

慶陽曾是革命老區,對中國革命做出過“兩點一存”的重要貢獻,也曾是耿飚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他和夫人趙蘭香在那裏相識結婚。1937年七七事變後,三八五旅旅部奉命留守陜甘寧邊區。耿飚時任三八五旅副旅長、參謀長兼副政委,並任隴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參謀長、慶陽城防司令。在旅長王維舟和他的帶領下,三八五旅集生産、訓練、戰鬥于一體,墾荒屯田、固守城防,與國民黨頑固派開展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同時,處處關心群眾,解決民瘼。從首長到戰士每年都幫助貧困農民春種秋收,送衣送糧。有一次,耿飚在敵人飛機轟炸中聽到一位姓胡的老漢還沒有轉移,便不顧個人安危,尋聲找到這位老漢,把他背送到防空洞。

1942年,耿飚離開慶陽赴延安學習。不久,趙蘭香也因工作需要離開了家鄉。但無論他們夫婦身在何處,始終沒有忘記曾經工作、戰鬥並養育了他們的慶陽老區,一直牽掛著慶陽的父老鄉親。1991年,耿飚夫婦帶領子女回到闊別數十年的慶陽,受到慶陽黨政領導和人民群眾的真誠歡迎和熱情接待。耿飚詳細詢問了當地老百姓的生産生活情況,慰問了老紅軍、老八路,臨別前拉住縣委書記的手説:“慶陽是革命老區,對中國革命做出過貢獻,一定要管好慶陽的事,照顧好老百姓的生活……”

2000年6月23日,91歲的耿飚在北京逝世,留下了救助慶陽貧困失學兒童的遺言。2006年,趙蘭香將耿飚生前收藏的字畫拍賣所得全部捐贈給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設立了“趙蘭香慶陽女童教育基金”。次年又出資為慶城鎮藥王洞小學興建教學樓,當地政府特將該校命名為“蘭香小學”。

耿巍深知爺爺奶奶的慶陽情結。“2015年我回慶陽參加慰問活動,看望了一位93歲高齡的三八五旅老戰士。老人得知是耿飚的後代來看望他時,激動地捧起耿飚的照片貼到臉邊,顫抖著説:‘老首長,您好啊!’真是讓人感動不已。這一幕讓我更加理解了為什麼爺爺奶奶對慶陽有著這麼深厚的感情,我們和慶陽父老鄉親的心是始終連在一起的,這是我家祖孫三代的慶陽情懷、紅色情懷!”耿巍感慨萬千,聲音哽咽。

作為中國公益慈善行業的新人,耿巍一路探望慰問老紅軍老八路和英烈家屬,足跡走過新疆、甘肅、雲南、遼寧各省、自治區多個老邊窮地區。每走過一地,回京後他都不忘去跟93歲的奶奶説説,讓奶奶寬寬心。

《耿飚回憶錄》出版後,爺爺在書的扉頁上題字並把書贈予耿巍,囑咐他“要好好讀一讀,不要忘了光榮傳統,要立心向善,多做好事,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人”。帶著祖父的殷切希望,耿巍除了積極參加公益慈善活動,還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藝術研究保護事業中。

2016年9月,耿巍被剛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藝術研究所聘為客座研究員,與各界同仁共同致力於對重要佛教藝術遺址的保護、研究工作。

對自己參與的這項事業,耿巍頗為興奮,“我參與的佛教藝術研究、保護工作,不是研究佛法,而是研究以佛教為主要載體的藝術綜合體,研究如何對燦爛的佛教藝術進行保護、開發、利用,這必將使得我們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長久價值。”這一目標相當宏遠。“我相信這一切將不是夢。”耿巍説,“無數革命先輩打下的江山,由後人一代一代的傳承,這就好比一個大的家業,如何傳承、傳些什麼、又怎樣讓家業興旺,我覺得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發揚正能量,多多添磚加瓦。”

採訪過程中,耿巍的寬厚樸實令人印象深刻。曾有人這樣評價耿飚:“上山能打獵,下水能摸魚,出門能談判,回家能做飯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趙子龍、秦叔寶。”而在孫子耿巍看來,有這樣一位祖父固然榮耀,但也是一種“壓力”。他説,“作為爺爺的孫子,我們深知被許多人看著,那個光環套在頭上是摘不下來的,所以我們在做人行事上必須老老實實,中規中矩,絕不能被人戳脊梁骨,給家裏抹黑。做人做事我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我肯定能夠竭盡全力,問心無愧。”

   上一頁   1   2   3   4   5   6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