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圖為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中國網北京訊(記者 戴凡 郜玉至 李佳) 3月28日上午,全國老齡辦、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五部委聯合舉辦《“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佈會,全國老齡辦副主任朱耀垠主持會議,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蔡菲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問。
會上,全國老齡辦副主任朱耀垠首先介紹了《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主要內容以及突出特點。據介紹,編制實施《規劃》,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必然要求。本次《規劃》充分體現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專章的要求,總共設置了11章33節內容,確立了“四梁八柱”的目標任務:即“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有利於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支援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等四項發展目標,以及“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健康支援體系、繁榮老年消費市場、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等八大重點任務。《規劃》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要求,注重頂層制度設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於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統籌融合發展。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表示,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初步建立了激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體系。目前,激勵效果正逐步顯現,全國民辦養老機構發展迅速,約佔養老機構總數的40%,許多省份已經超過50%,養老服務業正成為社會投資熱點。這些激勵措施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問題主要集中在養老機構作為一般建設項目的審批和行業準入中存在的審批週期長、環節多、門檻高,以及優惠政策不落地等方面。下一步,民政部將按照國務院要求,圍繞落實《規劃》各項任務,繼續加大對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激勵扶持力度。一是結合《規劃》實施,抓好國務院辦公廳最近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的分工落實,持續實施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若干意見》和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的通知》等文件,完善配套措施,進一步降低制度性準入門檻。二是繼續落實好民政部等部門《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援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的通知》,以及規劃建設、購買服務、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補貼支援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益。三是按照“激發社會活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的指導思想,將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的措施納入發展規劃、改革試點、地方激勵、提高服務品質等工作中去,實行全方位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