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上最後的漁民 ( 1/ 10 )

支援← →鍵翻頁發佈時間: 2017-01-0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磊 | 責任編輯: 楊佳

    “天晴捕魚,下雨制網。”赤水河畔的漁民即將告別這樣的生活常態。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與瀘州市政府簽訂協議,計劃年底前完成赤水河四川段全部捕撈漁民的轉産轉業,力爭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漁。這是四川省首條試點全面禁漁的河流。

2016年12月25日,四川瀘州,李慶余撒下了在赤水河上的最後一網。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磊/視覺中國

 

“天晴捕魚,下雨制網。”赤水河畔的漁民即將告別這樣的生活常態。8月26日,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與瀘州市政府簽訂協議,計劃年底前完成赤水河四川段全部捕撈漁民的轉産轉業,力爭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漁。這是四川省首條試點全面禁漁的河流。

為保護長江漁業資源和水生生態環境,2003年起國家對長江實施禁漁期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赤水河。今年起又把禁漁時間從3個月延長到4個月。實施禁漁期制度,對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流域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等起到了積極作用。2011年,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表示,長江漁業資源及生態環境已承載不起現有的漁業捕撈力量,迫切需要讓部分漁民轉産轉業上岸。因此,努力開展長江捕撈漁民轉産轉業工程是長久之計。

合江縣漁政水産局工作人員介紹,該縣共有44戶85名由漁政部門頒證的專職漁民。16年初,貴州赤水市開始推進漁民“退捕上岸”,停止在赤水河上捕魚。四川段則力爭17年全面禁漁。

“現在都在講環境保護,禁漁也是為生態好嘛,為了大家生活環境都更好,我們也是支援的。”對於全面禁漁,漁民們的理解簡單質樸。

“赤水河全面禁漁主要是為保護中華鱘、白鱘和胭脂魚。”合江漁政水産局局長袁大春介紹,赤水河中生存著100余種魚類,其中40余種為長江珍稀特有魚類,尤以上述3種為最。“珍稀魚類本就數量少,漁民下網常常會誤捕。”因此,赤水河全面禁漁勢在必行。縣級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將進一步核實涉及漁船、漁民的基礎數據,確保赤水河流域捕撈漁民上岸後順利轉産。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