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貴的左側額頭上有一到明顯的傷疤。這是那個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在他身上留下的永遠不能抹去的記憶。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額頭上的傷疤 見證抗戰光榮時刻
胡世貴的左側額頭上有一到明顯的傷疤。“當時日本的炸彈炸來,我躲避不及彈片直接就嵌進左邊額頭裏去了,還是後來做手術取出來的。”提到這處傷疤老人總是輕描談寫“為了革命勝利,這點疼不算什麼。”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胡世貴被編在129師769團,當時師長是劉伯承、政委是鄧小平,團長是陳錫聯。胡世貴參加的第一次戰鬥就是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戰役”。在那次戰鬥中,胡世貴與他的戰友們伏擊日本軍用機場,燒燬日機24架,取得了不小戰果,還受到了嘉獎。當被問到當時都獎勵了什麼時,胡世貴笑著對説“當年每個戰士都發了五毛錢,別看現在5毛錢不算什麼,當時可是非常值錢的。買點煙,買點肥皂、牙膏什麼的,大家開心的很。”
傳承紅軍精神 在崗位默默奉獻
1952年,胡世貴轉業到了重慶。工作條件好了,生活待遇提高了,但艱苦奮鬥的紅軍精神被他傳承了下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紅軍傳統在和平時代仍保持著。在他退休後,還時常去街邊“翻垃圾”,將一些有用的東西撿起來拿去變賣,將換得的錢捐給孤兒院。面對家人的不理解,老人依舊堅持著自己的選擇。胡世貴常常教導子女要發揚革命前輩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用革命隊伍的精神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看到子女學習不努力,工作有懈怠,胡老都嚴厲地批評,時刻用紅軍精神督促子女進步。而他自己也是時刻不忘學習,由於年事已高,胡老會常年在醫院住著,但讀書看報的習慣卻沒有斷,他最關心的就是國際國內形勢和軍事報道,他床頭那疊整整齊齊的報紙上全是他做的批註。就是這樣一個百歲的老紅軍,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用自己的方式傳承著紅軍精神,堅持著屬於他自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