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開創全軍首家醫務社工“長征模式”[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4-27 19:17:2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吳瑩 汪玉成  |  責任編輯: 裴希婷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小志願者加入醫務社工群體。


2000名志願者化作“愛心天使”

家住黃浦區戰士趙成的母親身患直腸癌,在長征醫院治療。志願者了解到趙成在西藏阿裏守防,巡邏執勤任務繁重,就協調該院組織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實施最佳治療方案,全程精心護理。手術順利完成後,志願者與趙成取得聯繫。趙成動情地説:“長征志願者的貼心服務,溫暖守防戰士的心。”

近年來,該院組織、管理了一支由2000余名專家教授、心理諮詢師、大學生、離退休老幹部、外籍人士等各界人士組成志願者團隊,這些志願者成了醫務社工的好幫手。志願者們開展預防、疏導和化解醫療糾紛,服務部隊官兵,營造“健康社區”,為特困病患提供醫療救助,緩解醫務人員壓力等系列活動,提供志願服務2.3萬小時,服務對象達20萬餘人次。

同時,他們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以門診科44名工作人員,全院150名團員骨幹青年,大學200名學員為基礎,相應的成立了一級、二級、三級等分級響應志願者團隊,以確保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可以有序、高效、優質地投入到援助活動中去。

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後,距離現場較近的長征醫院承擔了最重的搶救任務。醫務社工第一時間介入,整合社會愛心資源,啟動分級響應志願者團隊。救治過程中,該院沒有出現一例傷病員家屬因情緒不滿,或不了解救治進展而與政府工作人員、警務人員、醫務人員發生衝突和爭執的情況。這其中,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功不可沒!

某社區獨居老人李國華,每逢端午、重陽、學雷鋒活動之際,探望者成群結隊,甚至某個節日期間“被洗頭”6次、“被散步”5次,而平時卻鮮有人看望老人。“健康社區”構建中,這樣的尷尬屢見報端。

2011年,該院開展了“人民軍醫下社區”活動,派出“長征之銳”醫師志願團隊的骨幹矯健鵬和另一名年輕醫生去某社區聯繫義診。可由於缺乏社會工作經驗,溝通極不順暢。這件事被剛剛組建的社工部知道後,柴雙親自帶著兩名社工去社區溝通,最終義診得以順利進行。

幾年來,醫務社工計芳和代文瑤定期與社區建立溝通聯繫,並與外灘街道共同探索“健康社區”建設與營造的創新模式,組成了全國第一支“健康大使在社區”暨長征·外灘社區醫務志願者團隊,將原有臨時性、隨意性的健康服務變為常態化、規範化,實實在在將健康理念帶入了社區。

“由於有了社工部,我們日常的很多工作都能順利進行。可以説,他們搭橋,我們過河,醫務社工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後顧之憂。”矯健鵬説。

不僅患者及其家屬,醫務人員也是社工部的服務對象。

護士小劉剛剛參加工作,就被分配到急救科ICU病房當護士。ICU工作壓力非常大,疲憊、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況普遍存在,極為辛苦,這位護理本科出身的年輕護士一度焦慮、迷茫。小劉主動找到護士長盧春娟傾述,盧春娟安慰了小劉后,給她講起自己多年急救科護理工作的親身經歷,但這一常規“療法”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

發現這一現象後,社工部開始介入,幫助疏解壓力,提供情緒支援,並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設計了主題為“守護天使”的護士減壓小組活動。

一次小組活動,社工和護士進行角色互換遊戲,分別扮演焦躁的患者和護士。遊戲結束後,小劉深有感觸地説:“平時多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如今角色對調後,自己豁然開朗,知道了所學專業知識的用武之地。”

不光患者有時會對醫護人員存有怨言,就連家人也常常不能理解。中醫科的修醫生平時工作十分忙碌,最近又要申請社科基金項目,更是忙的不可開交。5歲的女兒對媽媽産生抵觸情緒,不願理媽媽,修醫生只能暗暗落淚。

了解到個中緣由後,社工部借“小志願者活動”,將修醫生的女兒接到了醫院,讓她擔任志願者,親身觀察醫生的日常工作,理解媽媽的辛苦與勞累。活動結束後,女兒懂事地説:“原來是媽媽太忙了,不是不愛我。我愛媽媽!”一句話,修醫生激動落淚,負面情緒一掃而光。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