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開創全軍首家醫務社工“長征模式”[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4-27 19:17:2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吳瑩 汪玉成  |  責任編輯: 裴希婷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長征醫院醫務社工服務救治現場。


星期二一大早,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社工部的志願者徐巧林就來到了門診大廳。穿上黃色的志願者馬甲,這位老人就仿佛變了一個人,洋溢著熱情與愛心。幾年來,她每週都會定期來這裡,為患者提供醫務志願服務。

成立5年來,長征醫院社工部帶領這個聞名上海灘乃至全國的軍人醫務社工群體,架起醫患溝通的橋梁,使病人滿意度明顯提升,打造了醫務社工的“長征模式”!

3月17日,國家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司長呂曉莉在調研該院醫務社工模式後,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説:“長征醫院的社會工作無論是在常態服務,還是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分級響應服務上都令人印象深刻,走在全國前列。”

全國首家為醫務社工評專業職稱的單位

長征醫院微創外科中心主任仇明清楚記得,社工部剛剛成立後的一段時間裏,社工部主任柴雙、醫務社工計芳等人輪番出擊,介紹社工介入科室的必要性。慢慢地,他被她們的熱情所感染。但醫務社工在實際工作中到底效果如何?是否符合科室實際情況?和滿足患者需求呢?他還需要進一步了解。

不久後,這些疑慮被一一打消。

一次,科室來了一位女患者。每次,仇明向她了解病情,她卻總是避而不談,甚至情緒激動、哭泣,而她的丈夫也是手足無措。這讓他這個做了幾十年醫生的科主任甚是尷尬。得知情況後,醫務社工開始介入。他們積極與她進行接觸,聊他們的家庭生活,聊他們的孩子等等。經過多次耐心細緻的溝通和交談,她表達了對手術的擔心和害怕。社工把資訊及時反饋給仇明,並和他一起向她解釋手術的安全性。同時,他們還邀請做過腹腔鏡手術的病友,和她一起聊天、談心。慢慢地,她從擔心、緊張、害怕,到最後積極配合治療。

即將出院時,她找到仇明,説要加入術後患者支援網路,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鼓勵其他患者積極面對病魔。

患者的變化,讓仇明等醫務人員和患者們看到了醫務社工的重要性,醫務社工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介入到醫院的各項工作中。

在醫患矛盾日益增多的今天,醫務社工可以充當其間的潤滑劑和溝通橋梁,化解矛盾、增進理解。2011年3月16日,長征醫院掛牌成立了社工部,門診部主任柴雙被任命為首任負責人。此舉使該院成為我國首家引入社會工作服務部的軍隊醫院。

長征醫院院長鄭興東告訴記者:“只有將社工視為醫院正式工作人員,以醫院的一個工作部門而存在,才能真正隨著醫院的建設與發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基於這樣一種思考,我院社工部經上級批准正式納入編制。同時,我們也成為全國醫院唯一一家讓醫務社工走社工師專業職稱的單位。”

社工一方面可以幫助患者整合和調動社會資源和醫院資源,為患者提供治療的資助和出院康復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醫院連接外部資源,為醫院醫療條件和服務的完善提供幫助。

2014年初,8歲的小煒被確診為惡性骨腫瘤,病情持續惡化,于同年6月轉至該院。擔心孩子不能配合治療,醫務社工及時進行了介入。在與小煒的交流中,他們得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回到校園,他想念同學、老師。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他們在組織志願者前往關心探望的同時,與小煒學校老師取得聯繫。小煒家庭條件不好,同學與家長得知情況後,自發組織了愛心募捐活動。在醫務社工的努力下,老師組織全班同學錄製了關愛和鼓勵的視頻送給小煒,並由老師帶著幾位同學來到病房探望小煒。那一刻,小煒特別開心,特別滿足。

雖然最後小煒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但醫務社工的努力幫他完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而善款餘額還在他的家鄉昆山設立了骨腫瘤患兒關愛基金,去幫助更多的患兒。

目前,他們已經將零散的、分散的醫療救助資源進行合理融合,並將這些資訊資源整理編輯成了《醫療救助資源手冊》,通過這一渠道獲取救助資源的患者已經有200名之多。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