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別讓孩子陷入貧困代際傳遞——我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觀察[組圖]

發佈時間: 2015-12-03 08:00:05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別讓孩子陷入貧困代際傳遞——我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觀察

在江西省金溪縣秀谷鎮楊坊村,11歲的張寶寶在堆滿廢舊物品的家中學習(5月8日攝)。張寶寶是一名殘疾棄嬰,被一對年近80歲的拾荒夫妻收養。她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新華社記者 陳子夏 攝

扭轉“為讀書而讀書”的傳統思維

11月27日至28日舉行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成扶貧攻堅的“五大工程”之一。

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地區教育一直備受關注重視。

為貧困兒童打好教育基礎,尋求公平教育成為關鍵。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截至目前,我國已相繼出臺《關於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等文件。

“十三五”規劃建議為教育扶貧指明方向: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在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如何讓更多貧困孩子擁有可期的美好未來,正成為各地不斷探索的命題。

貴州省銅仁市實行“9+3”計劃,即9年義務教育+3年中職教育全免費,效果突出,中職院校學生從2013年以前的1萬多人增至目前的3.8萬人。

“畢業學生平均月薪3000多元,基本實現‘中職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銅仁教育局副局長黃國剛説。

扭轉“為讀書而讀書”的傳統思維,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將成為教育扶貧的一大方向。

多名山區扶貧人士説,一些地方“讀書無用論”觀點有所蔓延,教育扶貧不能只停留在扶持貧困孩子讀書上,應把讀書和就業、創業結合起來,讓貧困家庭感受到教育的作用。

“讓貧困家庭孩子能穩定就業,融入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的有效辦法。”蘇國霞説,“應鼓勵東部地區、企業為貧困家庭畢業生定向提供就業機會。實現穩定就業的,國家和就業地在落戶、住房保障、社會保障等政策上給予傾斜照顧。”

貧困山區優質教育人才資源流失狀況亟須改變。山西省石樓縣龍交鄉黨委書記郭永東説,國家強調扶貧資金使用要實現“超常規”和“精準”,提高貧困地區教師待遇應是一個投入重點。此外,可考慮建立省級重點中學結對幫扶貧困縣中學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用。

扶貧先扶志。蘇國霞認為:“一個貧困孩子成才的故事,不僅會點燃全家的希望,也會帶動鄉鄰。要講好教育脫貧的故事,從思想上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道。”(記者夏軍、龐明廣、楊洪濤、晏國政、謝櫻)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