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別讓孩子陷入貧困代際傳遞——我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觀察[組圖]

發佈時間: 2015-12-03 08:00:05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別讓孩子陷入貧困代際傳遞——我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觀察

江西省金溪縣秀谷鎮合源小學教師徐瑞在給四年級學生上英語課(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子夏 攝

以教育“拔窮根”仍在路上

並不是所有窮孩子都能在貧困中堅持把書讀下去。

記者在西北、西南、華中集中連片貧困帶走訪時了解到,由於基礎差、底子薄,很多地方教育條件與外界差距大,一些貧困生初中沒畢業便外出務工。

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介紹,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水準、貧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都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在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超過50%的人只有小學以下文化程度;22.3%的家庭表示,因為缺少技能擺脫不了貧困。

湖南邵陽縣黃荊鄉,地處山區一條“乾旱走廊”。“黃荊嶺,石頭殼,缺少水田,光棍多。”民謠這樣唱到。記者見到留守女童黃春花,儘管已上小學,但很多簡單的漢字她都不會寫,10以內的加減法也不會做。

她的媽媽早已離家出走,爸爸在外當保安,她由奶奶照顧。

這個寡言的孩子,在和記者近兩個小時交談裏始終低著頭,過好久才會答一句話,説得最長的一句,是她的理想:“快點長大,出去打工掙錢。”

春花的情況並非個例,在黃荊鄉貧困家庭裏,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很少。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李斌説,一旦求學條件和求學成本過高,貧困家庭難以承受,或對通過教育擺脫貧困缺乏預期,很容易使貧困家庭放棄教育之路,並陷入“低人力資本投資—低就業—低收入—低人力資本投資”的貧困惡性迴圈。

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近十多年來,我國大力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免,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重超4%。近年來,營養餐工程、“改薄”工程等政策的實施,使許多山區學校煥然一新,山區優質教師資源流失現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貧困孩子讀書開始更有盼頭。

然而,城鄉差距過大,能繼續求學的貧困孩子比例仍很低,且隨著發達地區孩子受教育程度持續提升,貧困家庭子女與其差距更無形中被拉大。

即便有機會繼續求學,其支出對貧困家庭仍是重負。“進村入戶,房子最破、最窮的家庭,九成的可能是這家有孩子讀高中或大學。”都安瑤族自治縣扶貧辦副主任黃若平説。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