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吉林白城,中科院東北地理所調查小組依據衛星拍攝到的火點追查秸稈焚燒情況。 傍晚,白城市城東的稻田地有人在焚燒稻草秸稈,濃煙遮住了小城。圖片作者:孫立國
25、26日,長春連續出現“嚴重污染”天氣,“焚燒秸稈”這一現象再次成為輿論中心話題之一。
今年的秸稈焚燒現象如何?為了解開這個問題,27日7時30分,中科院東北地理所派出的5人調查小組和兩名新文化報記者在長春市遼陽街的中科院地理所遼陽小區匯合,出發進行了踏查。
出發前,經專業儀器測量,長春的PM2.5濃度為50ug/m3———這得歸功於此前的一場降雨。
出發:沿琿烏高速,長春-農安-松原-大安-白城返程:由S106,白城-洮南-通榆-長嶺-長春
1.農安縣
出城,第一站是農安。這天長春空氣不錯,農安也是藍天。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兩側農田的玉米有的已收割完,有的還立在田地裏。部分田地裏,秸稈被打成了包,根據介紹,這些秸稈將由電廠進行收購,並用來焚燒發電。
一路觀察,並沒有發現焚燒跡象。“從觀察到的情況來看,政府的禁燒令在這裡得到落實了。”調查小組成員張學磊説。
2.松原市
隨後,汽車進入松原。經過王府服務區,公路兩側出現的田地種植作物也有了變化:除了玉米,還有花生。
此後,路兩側出現了大塊的水稻田,一同出現的,還有焚燒的痕跡。“這有焚燒的了。”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張學磊一直觀察著路兩側的情況,一些過火痕跡已連接成片。
調查———
10點半,汽車進入松原市區,在哈達大街路口停下。調查小組開始用儀器測量,每分鐘一記錄,連續5分鐘。
這個路口,吹過來的是西風,風速大概在1~3米/秒之內。“還好。過了3.6米/秒,就會揚起沙塵了。”張學磊説。
在這裡,PM2.5濃度最小值為185ug/m3,最大值為315ug/m3,出現在風吹來的時候。新文化記者注意到,在監測點的上風向矗立著一座大煙囪。
11點02分,在該點繼續監測,此時風速在2~3米/秒範圍之內,PM2.5濃度值在250ug/m3左右。不過,監測人員沿著監測點向東走了20米左右的距離,再一次測量,數據就出現了波動,降到了200ug/m3。這是怎麼回事?問題出在附近一熱電廠上。第一個監測點正處於風向,而第二個點,則受風向影響減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