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4歲的陳廣順居住在南京城郊的湯山西崗頭村。1938年春節,日軍到西崗頭村搜刮食物,陳廣順和村民們被突然進村的日軍帶到村小學球場集中。他伺機逃脫撿回一條命,而村裏卻有35人遇難,其中包括他的三哥陳廣壽。陳廣順在家中講述當年死裏逃生的經過(右上);陳廣順和女兒陳錫紅在自家院子裏(左上);陳廣順在自家院子門前過道裏休息(左中);陳廣順在展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書(左下);陳廣順女兒陳錫紅在西崗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前。2006年,當地村民們自發在35名遇難者叢葬地立下此碑,以表紀念(下中);陳廣順在自家陽臺上(右下)(拼版照片,11月28日攝)。首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首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舉行家祭活動。77年的沉痛記憶在倖存者的祭奠中再次集中呈現。家,于倖存者,一半在紀念館刻滿黑体姓名的“哭墻”上,一半在記憶纏繞的現實生活中。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迄今已77週年,即使當時最小的倖存者也有77歲。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統計,自2014年1月至今,至少已有21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陸續離世;目前在世的倖存者僅剩100多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人數逐年遞減。記者近日走近這些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代表,親歷他們的生存狀態,重訪他們親人遇難的地點,感受他們無法癒合的傷痛,用影像見證他們的“倖存記憶”。新華社記者韓瑜慶 沈鵬 李響 攝影報道
1937·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影像記憶[組圖]
發佈時間: 2014-12-11 19:09:20 | 來源: 新華網 | | 責任編輯: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