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圖片故事】肖穎彬:閃耀在手術刀上的“信仰之光”

發佈時間: 2014-07-08 16:39: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鄭亮  |  責任編輯: 鄭亮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圖片故事】肖穎彬:閃耀在手術刀上的“信仰之光”

2011年11月,肖穎彬在全校事跡報告會。

好軍醫肖穎彬:堅守信仰 深受信賴

中國網訊(熊學莉 徐國斌 胡紅升)他是堅守信仰,始終抱著一顆紅心跟黨走的科室舉旗人。他是醫術精湛,始終懷著一顆雄心幹事業的最年輕的心外科主任。他是醫德高尚,始終捧著一顆愛心為病人的最受市民歡迎好醫生。他就是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軍心血管研究所所長肖穎彬。

堅守信仰,寧願一輩子犯“傻”

1979年,懷著報國從軍的夢想,肖穎彬考上了第三軍醫大學。大三那年,18歲的他把心中的強烈願望寫成了近萬字的入黨申請書,成為本年級最早入黨的學員。畢業時以46門功課全優的成績留了校,當上了一名心血管外科醫生,後來又攻讀了醫學碩士、博士,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心血管外科主任。

肖穎彬認為,要建強科室首先要建強黨支部,只有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隊伍,才能引領科室快速發展。多年來,他注重帶頭堅持學習黨章和黨的創新理論,主動擔當起講解員和宣傳員,引導全科人員自覺學用黨的創新理論。比如,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科室利用黨日活動、科務會、交班會等時機,採取“口袋書”、“剪報本”、“QQ群”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習實效,每個黨員都寫了3000多字的學習體會。還組織科室人員開展“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大討論,邀請“救火英雄”梁強等先進典型來科現身説法,引導全員堅定信念、鑄牢軍魂。

對新進科室的同志,他都要送兩本書,一本是《心臟外科學》,另一本是黨的創新理論讀物,並告訴大家:“‘政治堅定、技術優良’是1931年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我黨第一所紅軍軍醫學校確立的辦學方針。作為新時代的軍隊醫務工作者,我們應該把老紅軍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要當一名好醫生,不僅技術要過硬,政治上更要堅定合格。”他在科室營造了積極要求入黨、人人紅心向黨的濃厚氛圍。有名聘用護士積極要求入黨,朋友提醒她給主任送點禮,她硬著頭皮去找肖穎彬,往他辦公桌上放了一個“紅包”。肖穎彬嚴肅地告訴她“黨支部正準備把你列為入黨積極分子,但是因為你今天的行為,支部還要對你繼續考察。你的紅包有多厚,你離黨員的差距就有多大。不過組織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只要你誠心地按照黨章做事,想不進步都難。”

肖穎彬常説:“心外科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和幫助。” 2007年,科室聘用護士小陶回家探親因交通意外不幸身亡。得知情況後,肖穎彬帶著支委一幫人第一時間趕到小陶老家,幫助處理後事。當得知小陶父親早逝、家裏還有年邁的母親和10多歲的弟弟需要照顧的情況後,肖穎彬和支委一班人商量,由科室幫助照顧小陶的母親和弟弟,每月按時為他們匯去生活費,逢年過節還會帶上禮品去看望他們。這件事不僅讓小陶的家人感激流涕,更感動了科室所有醫護人員,大家感到:心外科就是自己的家。

汶川大地震時,重慶震感強烈。當時肖穎彬已把一位病人的胸腔打開,同事著急地勸他:“主任,太危險了,要不先縫上,以後再做”。看著暴露在外的心臟,想著隨時可能會逝去的生命,他果斷地説:“救人要緊,先做再説”。於是,帶著醫護人員冒著余震堅持把手術做完,才離開大樓。當時,心外科正在進行的心臟手術有6台,監護室有20多名重症患者,在場的醫生護士全都不離不棄。其他醫生護士迅速組織360余名患者及家屬轉移,全科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患者和家屬稱讚他們:“你們是真正的人民軍醫,真正的共産黨員。”

面對重金高位、洋車洋房,肖穎彬依然選擇報效祖國人民。有人認為他犯“傻”,可他卻説:“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甘願像白求恩、雷鋒一樣,一輩子當這樣的“傻子。”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到

 

/ 16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