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探秘原生態哈薩克族氈房[組圖]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5-05-2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孫繼虎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氈房,哈薩克語之為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等特點夏季來了,塔爾肯邀請了左鄰右舍幫自己搭氈房。哈薩克氈房上部為穹形,下部為圓柱形,四壁有網狀的木桿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外包白氈。中國網圖片庫 孫繼虎/攝

    氈房,哈薩克語之為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等特點。夏季來了,塔爾肯邀請了左鄰右舍幫自己搭氈房。哈薩克氈房上部為穹形,下部為圓柱形,四壁有網狀的木桿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外包白氈。中國網圖片庫 孫繼虎/攝

以遊牧為主的哈薩克族,逐水草而遷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種易於支撐和拆卸的氈房。氈房上部為穹形,下部為圓柱形,四壁有網狀的木桿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再用芨芨草製成的席子圍住,外包白氈。氈房內,靠門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後半部分住人和待客。

2015年5月16日,在新疆哈密西山鄉,哈薩克牧民塔爾肯搭建起氈房。雖然現在絕大數牧民都實現了定居,住上了安居房,但是塔爾肯72歲的爺爺習慣了氈房,自小與爺爺親的塔爾肯每年到5月中旬就會在開滿馬蓮花的河谷地區搭建氈房,和爺爺一起住。

搭建氈房是個技術加體力活,所以塔爾肯請了許多幫手,而爺爺親子掌勺做手抓肉招待客人。

氈房由圍墻、房桿、頂圈、房氈、門組合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下部圓柱形四週是用橫豎交錯相連而成的紅柳木柵欄構成的圍墻。柵欄的圍墻週邊上一層毛線編織的芨芨草簾。這種芨芨草都要長短粗細一致,每根都用紅、黃、綠、白、黑等彩色毛線編成和諧的圖案,使氈房美觀漂亮。一座氈房幾乎要用上幾千根芨芨草,還要把它編織起來,單這一項就得花很大功夫,然後在墻籬外面用毛繩攔腰紮緊,包上毛氈。扎圍墻的主帶(毛繩)是用染成黑、紅、藍、黃、綠色的絨毛編成的,寬約25-40釐米,捆在房墻和房桿的接頭處,既能保護圍墻和房桿不受損壞,又能使氈房更加美觀。

氈房上半部的穹形,是由幾十根撐桿搭成骨架,房桿由紅柳木做成,長約3米一3.2米。靠氈房墻的籬一頭彎曲呈方形。房桿的上頭則筆直光滑細圓,房桿的下端有1米多長的細毛繩捆在房墻上,頂端插入直徑1米左右圓形圈頂眼內,形成穹形,圓形圈既是氈房的屋頂,又是天窗,它是用三截弧形的水頭加工做成的圓形,接頭處用牛皮包紮,上面打洞眼,作穿房桿用。還用4根(或6根)圓細木交叉窩成半圓形,嵌在圓形木圈頂上,呈鍋底朝天形。有的房頂氈上飾有紅色或其他色彩圖案。

氈房屋架搭好,柵欄圍墻外的芨芨草簾也圍好後,再圍氈,撐桿上圍蓋篷氈,頂部中央開一直徑1尺左右的天窗,上安一活動氈蓋,白天通風,接收陽光及排除屋內炊煙,夜間和雨雪天蓋上。所有圍氈、篷氈和頂氈都是用羊毛搟製成的,邊上係有連結固定的繩索。最後用毛繩在外面攔腰紮緊。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