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曲曲山回轉 峰峰水抱流--"印象"武夷山[高清]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4-02

福建,武夷山,玉女峰,九曲溪,漂流,旅遊,中國網

武夷山茶田   中國網 楊佳 攝

    武夷産茶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時(西元479年),就以“晚甘侯”(武夷茶名)著稱於世。唐元和年間(西元806-820年),孫樵送茶予焦刑部書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龕之品,慎勿賤用之!”。這是有關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記載。武夷茶最早採葉作餅,以“森伯之祖”而聞名。到唐時,以研膏茶出現,它是一種不加香料的自然茶。九世紀,武夷茶從研膏轉為臘面,而且有飛鵲之飾和加入香料配製成片狀茶型,當時已作為高貴的饋贈禮品之用。至宋代武夷茶在研膏、臘面的基礎上,又製作蒸青大小龍鳳團茶,部分極品隨北苑進貢朝廷。當時就有“茶出武夷,其品最佳”的記載。元代大德六年(西元1302年)在武夷山四曲設置禦茶園,制龍團五千餅。每年驚蟄,當地縣丞要親臨禦茶園的“喊山臺”祭祀茶神,此時的“石乳”茶是貢茶極品。至明代洪武年間(1392年),罷造龍團,改蒸青糰茶為炒青綠茶。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創制小種紅茶,到十七世紀清代達到全盛時期,揚名四海。由於小種紅茶制法繁複,紅茶逐漸衰弱,於是武夷山茶農又創制“三紅七綠”的青茶,即現在所稱的“岩茶”(又稱烏龍茶)。到十九世紀初,岩茶已發展到盛期。隨後,至民國後期,岩茶又一度衰弱。新中國成立後,武夷岩茶生産又有了新的發展,現已創歷史的高峰。

   上一頁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跳轉到

 

/ 曲曲山回轉 峰峰水抱流--"印象"武夷山[高清]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編: 楊挺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