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國産商用衛星産品在電商平臺上架,面向大眾銷售,最低折後百萬元起。
用透明的價格在公開渠道售賣衛星,還是件新鮮事。這些衛星要賣給誰?買了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本週,有3款衛星産品在某電商平臺店舖上架,標價從200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
記者來到位於北京的一家衛星服務提供商,看到標價200萬元的衛星商品“1U立方星”,是一個10立方釐米大、符合國際通用標準的低成本微小衛星,通過組網可實現對海洋、大氣環境、船舶、航空飛行器等的監測,在國際上廣泛用於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航太科學研究與教育。
一同上架的還有衛星産品提供的服務,一款叫做“太空自拍”的服務,可在衛星進入太空後顯示出用戶上傳的圖片,並把顯示屏和太空背景拍攝成一張“太空自拍”發回給用戶,一年費用200萬元,兩年300萬元。
某商用衛星公司董事長 謝濤:一口價包含了衛星的研製、發射、保險,(“太空自拍”)載荷服務還包含了兩年運維服務。類似于“包郵”,只要有需求,就讓你定制的衛星上天。
由於衛星是特殊商品,用戶拍下産品後,需與衛星服務商進一步確認具體需求,敲定合同細節,再安排發射。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最快半年左右,衛星就可完成發射、入軌運作。此外,費用還包含發射現場觀禮、個性化銘刻,以及在軌運維等服務。3月31日晚間,“1U立方星”被以100萬元左右的折扣價格售出,截至發稿時該商品已下架。
太空“拼車”一星多用
商業衛星應用有望降本普及
業內人士表示,在電商平臺上賣衛星産品,並不完全是為了銷售,更多是科普和用戶拓展。國內衛星製造和發射市場也有望隨著技術迭代和商業模式創新,獲得與更多領域的結合機會,迎來進一步普及。
△央視財經《經濟資訊聯播》欄目視頻
此次銷售的另一個衛星産品,名為“太空班車”,支援遙感、通信、導航、科學探測等多載荷的協同作業,實現一星多用。
在河北唐山,一個商用衛星生産基地今年初落成,像這樣的基地,去年來在全國多個省份陸續落成。與此同時,商業航太發射也趨於活躍,這些都將助推衛星使用成本下降。專家表示,當前國內發射商業衛星的成本約千萬元左右,相比國際成熟市場依然偏高。通過共用衛星等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先行降低衛星研製、發射成本門檻到百萬元規模。
500公里實時通信
衛星網際網路將“基站”搬上太空
商業衛星加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我國不斷完善的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隨著衛星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産業鏈佈局也在不斷完善。如今,在沒有傳統通信基站的地方,依靠衛星網際網路也能夠實現信號的實時傳輸。
△央視財經《經濟資訊聯播》欄目視頻
在雲南麗江玉龍縣的大山深處,這幾天正在進行著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在偏遠地區電力通信的應用測試。
正在巡檢的電網設備資訊、現場視頻和電力控制指令等,在沒有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實時、穩定地傳回了遠在500公里外的監控中心。依託的就是一套僅有筆電大小的裝置,接收到來自我國首個低軌實驗星座的衛星信號。
自2020年正式納入新基建後,短短三年時間,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已經實現重要突破。單顆衛星變成了組網星座,利用衛星視頻通話的時長也從三分鐘提高至半個小時以上。還可以賦能工業,或者與自動駕駛領域結合,增強車輛感知能力等。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高級分析師 劉暾:佈局衛星網際網路,形成全球覆蓋、無縫連接的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是完成我國高速泛在、天地一體、整合互聯、高效安全的資訊基礎設施的重要舉措。
隨著衛星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帶動相關産業加速成長。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我國新增衛星相關企業9200家,涉及金屬材料、地面設備製造、移動運營等産業鏈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