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由《中國攝影》雜誌社、嘉興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主辦,影上書房承辦的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正式揭曉。
本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委會主任
李 舸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本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委團成員(按姓名拼音排序)
傅擁軍攝影師、策展人
顧 錚 攝影評論家、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李 楠 評論家、策展人
錢元凱 影像器材專家、原北京照相機總廠研究所所長
王寧德 藝術家
徐艷娟 《中國攝影》雜誌主編
張志奇書籍設計師、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書籍藝術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趙剛 攝影師、攝影史論研究者
監委
沈峰浙江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
觀察員
楊曉東嘉興市攝影家協會主席、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視覺總監
本屆圖書榜評選活動於2023年3月11日至3月12日在浙江嘉興影上書房舉辦。本屆圖書榜自2022年11月啟動以來,主辦方共收到中國大陸的135家出版機構及個人推薦的參選圖書252種297冊。9位專家評委經過“三輪評選+每輪復議”的方式,從中評出6大類16種擬入榜圖書。3月17日-3月24日,16種擬入榜圖書在《中國攝影》雜誌社官網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公示,公示期間未收到入榜問題反饋,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現公佈如下:
年度攝影集
《南渡》
田建明 著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22/8
作為年度攝影集,《南渡》亮點突出:
其一,作者田建明顯示的綜合實力——富有大局觀的流暢的文字書寫能力,富有想像力的精到的影像掌控力。歷時3年,結晶成4萬多的文字與120多幅作品,並非易事。尤其是這些工整的方畫幅黑白影像,穿越古今,平淡卻又精巧,頗見功力。攝影,既屬於現實,也屬於想像。
其二,個人與歷史的映照。近年來國內攝影界出現了一股以實地尋訪歷史發生地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的潮流。在這樣的“圖像考古”實踐中,屢屢出現“藝術家”與“考古工作者”身份的糾結,“個人化的藝術表達”與“公眾化的文獻攝影”之間的搖擺。而田建明這一作品的初衷,並不是奔著“證史”“考古”而去,而是來自藝術創作的源頭——有感而發,即借宋室南渡這一歷史事件,將他這樣一個在江南生活和工作的河南人的個人感受,凝固在黑白銀鹽之上。藝術創作從歷史(懷古)出發,終歸是要落腳于個人化的感受與個人化的表達上。
——趙剛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由圖像證史到圖像論史,攝影復活的不是歷史本身,而是關於歷史的想像。文明的遷徙與傳承,無論主動或被動,總是要從地理空間的轉換深化為心理時間的連綿。因而《南渡》以此兩條線索鋪陳圖文、交織推進,照片以今懷古,文字以古照今,文獻性與當代性自然融合,意在言外,為攝影的歷史性本土敘事提供了優秀文本。
——李楠
《毋墟》
丘 著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22/7
丘的影像,冰冷的絕望中有無辜的童真;剩山殘水、逸馬驚鳥,俱是藏身現實的蒼涼神話。因此,“毋”是無語凝噎,“墟”是愴然暗驚。而這複雜而隱晦的氣韻,恰到好處地籍由照片、編輯、設計以及選材印工的精準匹配、相得益彰,清晰而優美地呈現于讀者眼前。由此本書提示了這樣一個重要問題:在攝影已高度數字化的時代,攝影書為何依然必要。
——李楠
這是一本攝影集,卻更像一本哲學書,充滿了對精神世界的嚮往和想像。左右翻開的兩部分內容結合得十分巧妙,呈現出整體與局部的兩部分內容,紙張柔軟,翻閱非常順暢。封面燙印北斗七星的圖像與左翻經折裝的圖像呼應,帶有坐標的文字又充滿了神秘感。右翻部分的照片呈濃郁的灰色調,色調細膩,變化豐富,並有大量的留白,讓人聯想到廣袤的大地上那些壯闊的意象。
——張志奇
《古巴唐人》
劉博智口述、攝影 黃麗平編撰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10
他們的日漸消亡的存在,或許從來沒有被以《古巴唐人》所體現的方法和方式看待過。強調一下,我認為看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看了之後如何被人文主義地處理,因此不同於簡單意義上的看。看待,是需要人文立場的觀看,是需要與對象共情的觀看。幸運的是,劉博智出現了。劉博智看了他們,並且以他獨有的方式看待(了)他們。雖然我一直説,攝影就是志異。但從根本上説,在美籍華裔攝影家劉博智那裏,他所志之古巴唐人(華裔)之血淚斑斑之“異”,其實就是他自己從中國香港經加拿大至美國的人生故事的不同版本。本書的編撰者黃麗平結合了攝影、文字和文獻的複合性編輯,以柔性動態的視覺敘事結構,編織起已是“擴展種族”的古巴唐人“志異”,令劉博智娓娓道來的古巴唐人血淚故事,變得如此感性和具質感,也豐足了個人視角下的全球視野裏的人類歷史。
——顧錚
這本書以極其生動翔實的細節、豐沛強烈的情感,講述了一群流散在古巴的華人及其後裔的令人心酸動容的生命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日漸凋零的古巴華人社會。這些古巴唐人的命的運雖如浮萍般漂泊無著,但他們骨子裏的忠厚仁愛,對故土親人的牽念,在超越膚色與血緣關係的第二代、第三代唐人基因裏生根發芽。
本書的肖像單獨編輯成冊,口述文圖結合,兩者既各自獨立又相得益彰,引人入勝。真實有力的紀實影像與沉甸甸的口述歷史背景填補了我們對古巴海外華人認知的空白,引發觀者內心極大的震撼。
——傅擁軍
《北橋船拳》 張宗豪 著
齊竹溟、周晨攝影
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2022/10
這本製作精美的小書講述的是流行于太湖流域的拳種。書籍採用日常使用的草席為封面裝幀材料,這種質感粗糙但手感舒適的材料,樸素且充滿了煙火氣和親切感;上面還印有書名、船槳和武打的人物形象,讓我驚嘆于製作工藝的精緻和敢於嘗試的勇氣。進入內頁,不同質感和色彩的紙張充分滿足了章節劃分的功能,讓閱讀過程充滿了愉悅感。穿插于文本中的武術影像展示了不同套路的拳法,氛圍感十足。書中列舉了6位拳師的拳法,以舞臺影像般的畫面感將分解的動作一一呈現,這些圖像在時間跨度上體現了四季的變化和地點的轉移,為閱讀增添了豐富的想像空間。精心的設計和拍攝,讓原本枯燥的武術背景、服飾、燈光充滿了真實感和新鮮感,如電影般一幕幕地呈現出來。
——張志奇
《慢遊中國:只道尋常》
王身敦 著
有藝|電子工業出版社
2022/9
這是一本從外到裏素樸平實得幾乎看不到什麼設計,以至於稍不留心便容易錯過漏掉的攝影畫冊。在每一幀影像都極盡所能(或明或暗)地召喚著觀者注意力的當下,《慢遊中國》有些另類地不討好,不放“味精”,不用技巧。攝影人中,感受並且傳遞人心的能力,是稀缺的。而攝影師王身敦以一顆遍覽人間悲苦之後的敏感澄澈之心,靜觀世間人心,擷取心有所動的一個個瞬間。
這場跨越40年持續記錄中國人生活與情感的項目本身,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日常、素樸、有情義的中國,讓我們心生敬意。
——傅擁軍
——————————————————————————————————————————————
年度攝影史論圖書
《民國時期攝影文獻輯刊》(全36冊)
羅歡 主編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22/10
36冊煌煌巨著,集國家圖書館及地方圖書館經年珍藏,盡納民國攝影圖書29種、期刊18種,可稱1949年後對民國攝影文獻最為全面系統的一次梳理和彙編。不僅為中國攝影史研究填補了一段重要空白,亦為中國藝術史、文化史、新聞史、社會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支撐。散佚歸秩、遺珠合光,民國攝影的先鋒多元、豐富生動成為翔實可察;同時,本輯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家收藏機構在歷史文獻的編纂、研究方面的引領作用、如何進一步擴大館藏史料的公開性,使之更積極地活化于當下文明構建,勢在必行。
——李楠
面對日益高漲的中國攝影史研究的熱情和資料需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民國時期攝影文獻輯刊》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樣的需求。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是:從目錄學和版本學的要求看,這套書在體例週詳方面還是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地方。以印刷文化形態呈現出來的攝影文化,無論是書還是刊,在研究時,對其物質性仍然不可掉以輕心。什麼樣的紙張、尺寸大小,乃至印刷方式等數據,從基本體例要求看,不應該付諸闕如。因為它們體現的是當時的技術手段和物質文化水準。比如書刊的尺寸數據,因為各種報刊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在以統一尺寸的開本呈現時,是要充分估計到這種將各種大小不一的書刊以平均化的方式加以呈現的弊端。如果不加以説明和標注,可能會誤導使用者對當時攝影出版物的認知。
——顧錚
《透明:中國視覺現代性(1872—1911)》
唐宏峰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2/9
作者自暮靄沉沉的晚清中國始,將各種基於透視原理與光學技術的西方媒介,如幻燈片、攝影、電影等,與本土印刷媒介互文對照,于光影疊映中抽絲剝繭地揭示了古老的東方文明在劇烈的現代變革撞擊之下,其傳統視覺系統中明暗關係的悄然嬗變以及幽微心理。該書顯示了女性影像研究者的獨特與敏銳,亦使視覺的“現代性”有了更多理解的可能。
——李楠
《大蕭條的面孔:美國FSA紀實攝影研究》
吳晶瑩著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22/11
美國FSA(農業安全局)攝影項目始於1935年,終於1943年,是世界攝影史上政府主導的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紀實攝影項目,受到攝影史學界和紀實攝影師的長期關注。作為第一部中國學者對美國FSA攝影的研究專著,本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書從美國國會圖書館向公眾開放的FSA攝影第一手材料出發,研究FSA攝影“從’圖像製造意圖’到’圖像生産程式’,再到’圖像傳播途徑’”(作者吳晶瑩語),剖析FSA攝影是如何在國家意志主宰下塑造大蕭條的“面孔”,並將這種“偽化現實”傳播出去,進而影響大眾認知。坦率地講,這一主題並不新穎,屬於FSA攝影研究的“定論”之一,西方已有不少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但是,本書對FSA攝影具體實踐的剖析、特別是第一手材料的引用與分析,確實有助於國內紀實攝影界進一步深入了解FSA攝影項目,重新審視紀實攝影的價值與局限,推動國內紀實攝影的研究與實踐。
——趙剛
——————————————————————————————————————————————
年度引進版攝影圖書
《攝影通史》
[英] 朱麗葉·哈金 主編
孫怡冰、孫宇龍 譯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9
這本攝影通史,在專業性與可讀性兩方面平衡得非常好,既可以作為攝影愛好者的優質入門讀物,又能夠作為專業攝影工作者的案頭工具書。
與常見的攝影通史類書籍相比,本書有以下三個突出的特點:一、視野開闊——作者將攝影視為具有人文特徵的“媒介”,置於全球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對其發展演變進行探討,高屋建瓴。同時,出版方將本書列入“人文通史”系列,方便有心的讀者跳脫攝影去理解攝影,並可與其他門類的通史互相印證關照。二、專業——全書雖然沿用了常見的編年史體例,但並非“百科全書式”的羅列,在時代脈絡的梳理、不同時代代表作品的選擇上,都很見功力。三、視覺化——全書的核心是900余幅攝影作品,通過讀“圖”來讀“史”;再加上高品質的印刷、16開大幅的精裝本、180度可平攤的裝幀、清晰大圖與局部細節展示,使得“讀圖”成為享受。
——趙剛
《深瀨昌久:漸漸變成烏鴉的男人》
瀨戶正人著
唐詩譯
光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3
這是一本可以一氣讀完的有關日本攝影家深瀨昌久的“非典型”傳記。深瀨昌久並不像他的同時代人東松照明、森山大道和荒木經惟那樣,在其生前就獲得充分肯定。正如書名中“漸漸”兩字所提示的,他如今享譽世界的名聲也是漸漸隆盛起來的,尤其是在他停止創作之後。作為深瀨的助手,也是攝影家的作者瀨戶正人,只是從其個人長期接觸所得認識入手,為深瀨繪製了一幅相對粗放卻又細節生動的深瀨昌久畫像。因為作者和深瀨的特殊關係,使得他對於深瀨的觀察很是感性,卻又非常細膩。他的書寫,讓我們理解到深瀨這個人,因為自己的巨作《烏鴉》而一語成讖地變成了他所拍攝的對象本身的宿命,成為了一個“漸漸變成烏鴉”的男人。
——顧錚
《草木之形:植物藝術巡禮》
英國費頓出版社 編
林若竹 周紅玲 譯,楊拓 校
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7
《草木之形》展示了錯綜複雜、引人入勝的植物藝術世界。本書收錄了世界各地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創作的300件植物藝術作品。
本書清晰地概述了植物圖像的歷史,從西元前1600年最早的植物畫——聖托裏尼島的紅色百合花,到宋朝宮廷畫家的花鳥畫,再到近些年使用X射線和尖端掃描成像技術得到影像。書中的攝影圖像雖然佔了不到五分之二,但當攝影與其他藝術媒介去呈現同一主題時,不同媒介的相互碰撞、互為參照卻大大拓展了攝影的邊界。從微觀到宏偉,從異域到日常生活,這本書頌揚了植物世界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性,展現了自然世界的美麗和複雜性,以及人類通過藝術捕捉和理解它的衝動。
這本書所有作品都以整頁排版方式呈現,在每幅作品下方都有一段簡潔的文字,介紹作品的創作者、使用的技術以及作品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讀者既可以從頭至尾閱讀,也可以把書放在身邊隨手翻開一頁。本書的翻譯和審校均是植物學專家,保證了專業知識的準確性。
——王寧德
——————————————————————————————————————————————
年度攝影器材技術圖書
《不止攝影課:如何照見生活之美》
曾憶城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2/12
這是一本可供初學者使用的攝影教程,裏麵包含了相機與鏡頭使用、構圖、用光這些基礎攝影教材所必需的所有元素,更是一本供多數攝影發燒友閱讀的進階攝影書。
在絕大多數基礎攝影教程中,相機的操控與鏡頭的選用至少佔用三分之一的內容,而本書中這部分不到全書的十分之一。攝影人常説:拍出好照片的關鍵,不是照相機的鏡頭,而是相機後面攝影者的人頭。這本書就是修煉攝影人頭腦的課堂,作者將西方的攝影理論與東方禪宗美學思想巧妙地結合,提煉出自己獨特的攝影方法。通過本書不僅幫助你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攝影眼,更引導你感悟生活、認識自己,讓攝影融入生活,讓照片體現自己。
——錢元凱
作者曾憶城展示了自己數年創作經歷,分享了自己對攝影和藝術的的感悟。書中少見學院式的古板寫作,在每個章節裏都儘量給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在充滿機智的講述中,時而引用禪宗、瑜伽的修行,時而講述愛和感動,哪怕面對一般性的技術概念,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比喻,比如解釋“適度曝光”,就用一杯水來比喻,恰當而且易於理解。
作者在自己的認知和知識結構裏,將攝影的道理圓融貫通,把攝影作為明心見性的方法,既講“照相觀”,也講人生觀。你可以把這本書看成一本獨特的攝影教案,但它也記錄了作者體悟生命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講,書名《不止攝影課——如何照見生活之美》恰如其分。
——王寧德
——————————————————————————————————————————————
年度∞攝影圖書
《好玩兒的大師:趙元任影記之學術篇》
趙元任攝
趙新那 黃家林 整理
商務印書館
2022/4
在我的理解,年度∞攝影圖書,是為了將某些比較難以歸類的攝影圖書得以“∞”這樣的方式安頓下來,凸顯出來。正如其本身學術貢獻與定位也是難以一概而論,趙元任先生的工作和興趣也是多面向的。本書整理了趙元任先生的攝影,是一本充分反映他鮮為人知的一面的好書。從這本書中,我們得知,他的攝影與他的學術活動、個人生活是水乳交融的。他是現代知識分子中,最早意識到攝影作為一種個人記憶手段所具有的特殊能力的學者之一。他拍攝的照片,同時也是一份珍貴的民國知識階層生活方式和狀態的視覺文獻史。期待趙先生的“影記”後續圖書的早日出版。
——顧錚
本書選自趙元任先生自1911至1981年拍攝的萬餘張照片中與學術學人有關的部分。這當然首先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個人影像史:原來先生竟是中國最早的“自拍控”;同時因著作者的特殊身份與豐富遊歷,也成為一部難能可貴的視覺文化史:風雲激蕩、群星璀燦、壯懷激烈、雄姿英發。再讀之,它蘊含的實則是一種精神的高度與向度,既是個人的,也是時代的。而這,也正是攝影能夠不斷超越時空的力量所在。
——李楠
——————————————————————————————————————————————
年度自製攝影圖書
《芬芳一生》
攝影:吳為
編輯策劃:一又二分之一工作室、幕間休息
書籍設計:白魁
裝幀工藝:平裝/特殊材料裝訂/別冊*2
規格:190×285mm
2022
這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書籍,設計製作精美。封面上的黃果蘭照片引人入勝,巧妙地使用了2張半透紙張印刷,花瓣在相互的映襯中開放和凋零,寓意了生命的起始和結束,而這也是攝影師創作表達的核心。書中靜物般的影像記錄,強化了攝影師記憶中無法抹去的痕跡。內頁圖文編排疏朗、節奏舒緩,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多層次、多維度地呈現出來。在幾種不同的裝訂和材料組合方式下,內容的呈現也更加地立體。這本書充滿了設計的溫度,讓讀者能在閱讀中更加積極地去面對死亡、珍視當下的生活。
——張志奇
《願望2 》
攝影/編輯/設計:何苗
裝幀工藝:無線膠裝
規格:460×350mm
2022
這是一本有現場氣氛的攝影書。書裏放了132張照片,一頁一頁翻下來就像去現場看了一場展覽。
書有點大,與十多年前流行的畫報一樣大的開本,所有照片佔滿畫面,樸實得看不出任何設計,而正是這樣的裝幀處理才讓這些街頭快照撲面襲來。
這本書得編輯排版“簡單粗暴”,將兩張有某些相關的照片並置在左右,構成一道令人不安的風景。翻看它,讓人有走上街頭拍照的衝動,你會覺得中國的街頭總是有那麼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可以拍,並且引人思考。這本書裏的大多數照片用了閃光燈,閃射下的街頭細節更加逼真。攝影師想説什麼又沒説,全憑讀者自己體會。
——傅擁軍
《雷陣雨》
攝影:張安
設計:朱鑫意
出品:倪梁、無像Imageless
規格:265x235mm
2022
世界與影像之間的一道光,可以讓萬物熠熠生輝,哪怕是那些最細碎的、最容易被忽略的東西。這是翻看這本書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作者張安是一位生活在南京的年輕攝影師,《雷陣雨》是他的第一本攝影書,收錄了其多年來拍攝于不同階段的照片。他喜歡漫步在街道、草地、林間,看蜘蛛結網,看水的躍動,看光的星芒落在甲蟲的背上……這些感知細密的影像如同一幀幀蒙太奇,被敏銳地觀看、擷取。全書分為三個篇章,來自故人的三封信箋與設問暗藏其間。書中圖片的編排與節奏的把控均十分出色,使得這些非線性的照片具有了一種情感敘事的能力,令閱讀者沉浸在情緒的牽引與迴旋之中,如同一場雨水倏忽過後,留下濕潤的平靜與意猶未盡的回味。
——徐艷娟
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現場。
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現場。
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現場。
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現場。
第七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委及與會嘉賓。
本屆圖書榜評選得到浙江省文聯、浙江省攝協、嘉興市委市政府和嘉興市文聯的大力支援。評選期間還舉辦了預備會和總結會,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趙曉剛,中共嘉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主席黃國強,嘉興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姚建新,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黨委書記、主任沈炳忠,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王小川,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毛小芳,嘉興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沈漢,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主任(副總編輯)葉志強,嘉興影上書房館長王新妹,與本屆評委一起出席了相關會議,並對中國攝影圖書榜的後續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