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古村兩屆人大代表致富路上“接力賽”[組圖]

發佈時間: 2023-03-06 13:24:52 | 來源: 今日中國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楠

  坐落于懸崖峭壁上的古路村 圖/李依凡

2月24日一早,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古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望春便前往村委會,啟程赴北京參加兩會前,他再一次集中聽取黨員幹部群眾的建議。鄭望春從家到村委會來回一趟需要三個小時,這段路是從懸崖峭壁上鑿出的長約五公里、垂直高度近1000米的“Z”字型騾馬道,因為路寬只有一米,加之坡陡,行走起來吃勁費力。

古路村位於四川省漢源縣永利鄉大渡河大峽谷入口的絕壁上,因早年村民出行全靠攀爬直上直下的藤梯,被外界被稱為 “天梯上的村莊”“懸崖上的村莊”。

  村民們在崖壁上開鑿出的騾馬道 圖/李依凡

古路村是距離漢源縣城最遠的彝族村落,村裏有680口人。為解決群眾出行困難的問題,2003年,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們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這條“Z”字形階梯山路,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繫;2016年,當地政府投入2400多萬元,開始修建760米長的索道;2018年索道正式開通,徹底結束了古路村與世隔絕的歷史,並成為網紅旅遊打卡地。這一年,古路村成功脫貧,鄉村旅遊鋪開致富路。

兩位代表的接力賽

十年前,時任古路村黨支部書記的駱雲蓮當選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她的帶領下,十年間,古路村駕起了索道,村民的出行時間由三小時縮短為三分鐘。一路通帶來百業興,通過發展綠色産業,彝族老鄉房前屋後的山坡上種滿了花椒、核桃。“來古路村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就鼓勵和幫助老鄉在村裏開辦農家樂,很多人都吃上了旅遊飯。”駱雲蓮説,因脫貧成效顯著,古路村還成為了四川省脫貧攻堅樣板。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古路村前黨支部書記駱雲蓮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駱雲蓮向總書記介紹了古路村災後重建和脫貧攻堅後發生的可喜變化。“總書記囑咐我們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還要杜絕‘養懶漢’。”如今,令駱雲蓮和村民們深感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古路村走出了一條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脫貧之路、鄉村振興之路。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古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望春

鄭望春既是古路村巨變的見證者,又是推動人。2012年他辭掉廣東深圳的高薪工作,帶著本村的幾名年輕人回到村子,帶頭辦起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因懂經營、帶動致富能力強,他被推選為村計生專幹,後來又被選為村委會副主任,2020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鄭望春和駱雲蓮到老鄉家裏徵求大家對發展旅遊的建議

從駱雲蓮手上接過古路村發展的“接力棒”後,鄭望春把鄉村旅遊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兩年間,他帶領村民建起遊客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民族文化廣場、大渡河觀景平臺等,不斷完善配套設施。為提高旅遊接待能力,他特意從縣裏請來專家,給鄉親們手把手的輔導,因為服務搞上去了,遊客滿意了,古路村被口口相傳,來的遊客越來越多。為吸引遊客,今年他們還將推出親子遊、非遺體驗遊等深度旅遊項目,讓“一日觀光遊”變成“多日遊體驗遊”。鄭望春表示,古路村是幾百年的彝族古村落,遊客在欣賞壯美峽谷風光的同時,能夠進一步體驗彝族傳統文化,這將大大提升古路村鄉村旅遊的品質和民族文化內涵,“我們彝族的傳統文化也將在活化利用中得到更好傳承”。

  村民申紹華家豐盛的晚飯餐桌 圖/李依凡

這兩年,鄭望春帶領大家打通了通組公路,安裝上了路燈,在原有種植基礎上,新種植核桃、花椒近千畝,脆紅李500多畝,引進中藥材黃精種植40余畝,村民農家樂增加到21家,村民的生産生活更加便捷,發展業態更加豐富,每人平均收入年年提升。“今年我們還要申報國家3A級旅遊景區,讓鄉村遊在古路村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富民産業。”鄭望春説。

古路村的新生

92歲的蘭明香16歲嫁入古路村,之後幾十年都沒下過山。“過去因為出行困難,很多老人住到山上後,都沒有離開過。”鄭望春介紹,12歲之前他沒有出過古路村,“上下都靠崖壁上的‘天梯’,‘天梯’另一邊就是湍急的大渡河水,小孩出行非常危險”。2018年古路村索道開通後,蘭明香老人結婚後第一次回到了山下的娘家。“老人家對我説,她做夢都沒有想到古路村會發展的這麼好,還要再好好活上幾十年。”

2018年古路村開通橫跨大渡河的索道,索道兩端是新修通的瀝青通組路 圖/李依凡

  古路村平整的通組公路

交通的便利,讓更多遊客走進古路村,他們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旅遊收入,還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50多歲的申紹華是最早在村裏開辦農家樂的,起初只是給遊客提供簡單的飯菜,隨著遊客的增多,他把家裏的老屋進行了全新的改造和加蓋,到了旅遊旺季,他家的八間客房每天都住滿遊客。多年外出打工的兒子兒媳也回村一起經營,他家每年的旅遊收入都能達到10-20萬元。

申紹華説,過去由於交通不便,2013年他改造老屋,15萬元的總費用,運輸費用卻花費了10萬元,“載物的索道開通後,運同樣的建築材料,運費僅在兩萬元左右”。

古路村的索道分載客和載物的兩條,村民的建築材料和生活物資可以搭乘載物索道順利上山。圖為村民在載物挂鬥上卸磚 圖/李依凡

鄭望春介紹,旅遊發展起來後,外出打工的姑娘小夥子都紛紛回村創業。“尤其是近幾年快遞進村,Wi-Fi全覆蓋後,年輕人還用智慧手機玩起了直播帶貨,彝繡、核桃、花椒、臘肉、山羊肉、土蜂蜜等特産,甚至我們這裡的好山好水好空氣都被賣向了全國各地”。

  2023年春節期間,鄭望春與進入古路村的徒步遊客合影

在保護中實現更大發展

古路村的保護與發展曾一度備受外界質疑。有人説,政府花2400萬建索道,不如在山下重新修建一座移民新村;也有人説,修索道的錢分攤到每個村民手上將會發揮更大作用,創造更大價值。對此,鄭望春表示,“政府之所以出資建設保護古路村,是因為古村落一旦破敗,傳統文化消失後就無法再恢復,這是彝族群眾生生不息的根脈和傳承。”目前,古路村已被打造成四川大渡河畔鄉村遊的金色名片,通過以點帶面,帶動沿線區域旅遊經濟更好發展。

古路村民至今保留著農耕文化互幫互助的傳統。圖為鄉親們在幫一農戶剝玉米 圖/李依凡

如何在保護中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北京師範大學著名民俗學專家蕭放表示,古路村在保護中發展旅遊經濟的探索尚處於初級階段,“如果不去充分挖掘和展示歷史積澱,古路村只能淪為滿足吃住玩的‘快消品’。”蕭放建議,古路村鄉村旅遊走的是個性化道路,未來既要擦亮彝族傳統文化的舊名片,還要打造融繪畫寫生、非遺手作、峽谷風情等深度體驗遊的新名片,“這樣,古村落才會散發持久的神秘和吸引力”。

  申紹華夫婦倆在給遊客製作傳統豆花 圖/李依凡

“這次參加全國人代會,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最關注的還是國家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的舉措。” 對於古路村的發展,鄭望春認為,要在保護好古村落的基礎上,對産業進行提檔升級。人居環境的整治、老房屋的修葺、把處於散戶階段的民宿打造成正規的農家樂抱團發展……都已列入古路村強化農旅融合産業發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施計劃。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