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努力當好新時代的“螺絲釘”

發佈時間: 2023-02-24 19:17:0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裴希婷 | 責任編輯: 裴希婷

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為新入班戰士舉行“雷鋒槍”交接儀式。 張永進  攝影


中國網2月24日訊(記者 裴希婷)60年前,他的名字被人熟知,他的笑容凝成豐碑;60年後,他的名字有人繼承,他的精神有人傳承。他,就是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雷鋒。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週年。近日,記者來到雷鋒生前戰鬥過的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實地感受官兵們把“雷鋒傳人”當作“終身榮譽”,把雷鋒精神視為“傳家至寶”,在強軍征程上唱響的新時代雷鋒之歌。

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戰士在宿舍分享學習體會,續寫雷鋒日記。張永進  攝影


學用理論走在前 爭當對黨忠誠的“螺絲釘”

來到連隊,正巧趕上“雷鋒班”舉行新戰士入班儀式。

“蔣佳恒,你是“雷鋒班”第247名戰士,今天我將這本“雷鋒班”入列證書交給你,希望你牢記主席囑託,賡續雷鋒精神,擔當強軍重任!”第27任班長牟振華將入列證書、鋼槍莊嚴地交到蔣佳恒手裏。

從今天起,蔣佳恒成為了距離雷鋒老班長“最近”的人。

“雷鋒班”有一個傳統,新加入的戰士,睡的第一張床舖就是“雷鋒鋪”的上鋪。在大家的眼中,睡在離雷鋒老班長最近的地方,能夠更好地用心感悟雷鋒精神,自覺肩負起融入英雄集體、當好雷鋒傳人的重任。

今年年初,廣州市黃埔區區委組織部幹部唐青格外忙碌。作為“雷鋒班”退伍戰士,他一邊忙著日常工作,一邊忙著籌劃單位的學雷鋒活動。

那年,唐青從北京大學攜筆從戎來到“雷鋒班”。他上的第一堂課是參觀雷鋒紀念館、連隊榮譽室,學的第一首歌是《學習雷鋒好榜樣》,看的第一本書是《雷鋒日記》……一人一事、一曲一咏,都傳遞著雷鋒信仰信念的力量,雷鋒“身紅心赤”的忠誠基因就這樣浸潤他和新戰友的心田。

“作為‘雷鋒班’戰士,學用理論也必須走在前列!”從此,唐青開始加班加點“充電”,強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補充理想信念之鈣,成了旅裏的“理論達人”。由於政治、軍事“雙過硬”,唐青還被戰區陸軍表彰為“百名強軍先鋒人物”,榮立三等功。

顧元超是“雷鋒班”第245名戰士,他的成長起點則與唐青形成強反差。

顧元超入伍前最大的愛好是玩手機遊戲,高考失利,缺少家庭關愛。新兵下連,其他班班長對他搖起了頭。見此情況,牟振華主動向連隊黨支部表態:“沒有帶不好的兵,我一定會把他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

在“雷鋒班”,戰士們學用理論蔚然成風,每次看完新聞聯播,大家都會主動發表對當日新聞的看法。顧元超的“首秀”卻磕磕巴巴,尷尬得腦門直冒汗。他心裏犯起嘀咕:軍人練好手中武器就行了,學理論能提升軍事素質嗎?

“思想困惑解不開,雷鋒日記兩分鐘。”隨後,牟振華帶著顧元超置身理論學習的“強磁場”,讀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還把黨的創新理論相關書籍送給他,幫他梳理要點,輔導他撰寫心得體會。

“新時代雷鋒傳人就要把理論視為‘糧食’、‘武器’和‘方向盤’,做到真學真信真用。咱們文化底子差,得靜下心來,耐得住性子,一點一滴進步。” 牟振華循循善誘。

漸漸地,顧元超對理論學習的興趣也濃厚起來,他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運用老班長“問題—學習—實踐—總結”學習公式,很快成為連隊的“理論通”,每次理論考核都名列前茅。

正因為扎深了根、築牢了魂,一茬茬“雷鋒班”戰士在利益考驗面前絕對忠誠。雖歷經多次編制體制調整,面對人員分流、崗位調整,大家都在雷鋒雕像前集體宣誓:“甘當革命一塊磚,一顆紅心永向黨!”

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參加連隊組織的戰備演練。張永進  攝影


接過雷鋒槍 爭當保障打贏的“螺絲釘”

每年的1月7日,既是“雷鋒班”授稱紀念日,也是開特殊班務會的日子。

“在授稱紀念日邀請老班長們回來看看,是‘雷鋒班’的老傳統。我們一同追憶雷鋒、交流體會、鼓舞鬥志。此次班務會,主要是學習開訓動員令,議一議練兵備戰的事。”現任班長牟振華做了個簡要的開場白。

第16任班長朱華講起上世紀末全班人員瞄準強敵對手加速趕超的故事,面對戰爭形態變化,“雷鋒班”自主創新,依託現有裝備研究新戰法,實現戰鬥力提質升級。

緊接著,第25任班長畢萬昌回憶道,他們對照“一專多能,用修雙能,上車能駕駛,下車能戰鬥”標準苦練本領,順利拿到馳騁戰場的“駕駛證”,最終被評為“全軍紅旗車駕駛員”。

“‘雷鋒班’距離全員用修雙能、人人一專多能還存在一定差距……”牟振華帶頭剖析班級訓練中的短板弱項,他的發言也打開了戰士們的話匣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照打贏標準剖析不足。

“進入新時代,我們更要讓雷鋒精神在練兵備戰大潮中煥發新的活力。”通過這次班務會,“雷鋒班”戰士更加深刻認識到,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必須結合崗位戰位,練就過硬打贏本領。

2020年9月,下士衣用帥遠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奪得“汽車能手”賽事重裝備運輸車課目兩個第二。

誰能想到,當初衣用帥報名參賽時,他才第一次摸到重裝備運輸車的方向盤。

平時不惜苦,練時不惜汗,戰時不惜命,才能打勝仗。面對重裝備運輸車“入庫牽裝”“倒墻”“限制通路”等陌生課目,衣用帥像釘子一樣鉚在訓練場,白天苦練駕車技術,琢磨方法技巧,晚上研究視頻錄影、搜尋相關資料。上萬次的練習,讓他的大拇指根部關節變了形,手掌大血泡裏包著小血泡,一碰就鑽心的疼。

經過5輪嚴苛的考核,從駕駛“零經驗”到揚威國際賽場,衣用帥最終成為我軍重裝備運輸車組裏兵齡最短、年齡最小的選手,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士兵突擊”。

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戰士們進行班戰術訓練。譚長俊  攝影


“強軍路上,爭當保障打贏的‘螺絲釘’。”這是“雷鋒班”戰士的共同誓言。

面對改革調整,原有訓練大綱升級換代,很多沿用多年的訓練經驗不再適用,很多老骨幹也成為“一張白紙”,怎麼辦?從哪幹?

場地受限、訓練車輛不夠,戰士們就邊建設場地,邊組織訓練。訓練通過燃燒路段課目時,戰士們頂著40多度的高溫,緊閉車窗通過100米的燃燒道路,火焰距車最近處不足1米。夜間長途駕駛課目訓練,戰士們靠抹清涼油、舔芥末膏驅趕困意,連續跑完4、5個小時夜路,眼睛是紅的、鼻子是酸的。正是靠著這種“擠”和“鑽”的精神,“雷鋒班”戰士全員達到優秀標準。

改革轉型以來,“雷鋒班”扭住實戰背景轉觀念,緊貼作戰任務強素質,參與編寫《機動行車指南》,掌握12大類21種車型裝備操作技能,練就聽聲辨位排故障、無千斤頂更換輪胎等10種修理絕活,先後參加國慶閱兵、馬利維和、國際聯演等重大任務,有23人次在旅以上比武中摘金奪銀,2人獲評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紅旗車駕駛員標兵。

第八批赴馬利維和工兵分隊在營區建立“海外雷鋒精神展館”。王立軍(2021年攝)


幹啥就幹好啥 爭當強國強軍的“螺絲釘”

雷鋒曾説過:“革命需要我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

“雷鋒班”戰士記住這句話,跟著老班長的足跡,在平凡崗位上演繹“讓幹啥就幹啥、讓幹啥就幹好啥”的責任擔當。

西非馬利,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

對於剛剛走下飛機的“雷鋒班”副班長葉子貴來説,熱浪讓他們瞬間汗流浹背、呼吸困難。突然間狂風肆虐、沙暴突起,結結實實地給戰士們來了個見面禮。葉子貴和戰友們沒有一人退縮,迅速投入高強度的施工作業中。

“一定要把雷鋒傳人的招牌樹立在西非大地。”憑藉著這樣一股信念,葉子貴克服重重困難,與其他維和官兵們僅用3天就高標準完成了加奧機場入口應急通道搶修任務。

不久後,維和官兵接到聯馬團緊急任務,要求21天內完成某建設任務。面對厚達326頁的全英文圖紙和一片空白的建設經驗,葉子貴和戰友們暗下決心:作品必須精品,亮相就要驚艷。為了完成任務,大家對著詞典研究建設圖紙,拿著水準儀校準板房基底,每個細節都要精確到位、不差分毫。

400多個日夜,葉子貴戰風沙、鬥酷暑,與其他維和官兵共同高標準完成機場修復、掩體構築、營區建設等48項工程任務,填制沙箱6300余個,運送土石8700余方,平整場地15000余平,聯馬團高層官員稱讚他們是“最偉大的工兵,最傑出的建設者。”

2019年5月,上級某大項比武如期舉行,姚夢晨作為工程偵察組隊員參加。經過15個小時的連貫作業,隊員們體力精力已達到極限,到達宿營點時已經晚上10點多,馬上要展開的是夜間掩體構築課目,卻只保障了兩套工兵鍬鎬。

姚夢晨主動承擔掩體構築與挖排水溝的任務。由於土質堅硬造成鍬柄斷裂,這給比武帶來了難題。怎麼辦?是退出比賽,還是克服困難?

“我是代表‘雷鋒班’參加這次比武,就算用手摳,也要摳出個掩體來,絕不能給‘雷鋒班’丟臉!”鎮定之後,姚夢晨揮舞斷鍬越發用力刨了起來。

這些年,“雷鋒班”發揚雷鋒精神中善於創新、敢於超越、勇於擔當的優秀品質,人人刻苦訓練努力實現能力升級,爭當轉型建設排頭兵。在滾滾的時代浪潮中,紮根崗位踐行雷鋒精神,爭當強國強軍的“螺絲釘”。

陸軍第79集團軍“雷鋒班”第26任班長、校外輔導員張陽與雷鋒小學學生講述雷鋒故事。孫明坤(2018年攝)


走出去做雷鋒 爭當引領風尚的“螺絲釘”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一茬茬“雷鋒班”戰士把傳承雷鋒精神當作己任。

每當有人來“雷鋒班”參觀,戰士們首先介紹的是三件“傳家寶”:修鞋機、理髮箱、節約箱。銹跡斑斑的金屬支架,歲月纍纍的溝壑劃痕,似乎在訴説著當年它們和雷鋒的故事。

看似普通的“三件寶”,不僅是人們認識雷鋒、了解雷鋒的時代窗口,更是60年來,“雷鋒班”戰士對雷鋒精神的接力傳承。

如今,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老“三件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雷鋒班”戰士與時俱進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創新開設了新“三件寶”: 知雷鋒雲平臺、學雷鋒公眾號、做雷鋒連心網。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從老“三件寶”到新“三件寶”,學雷鋒、做雷鋒的形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對雷鋒精神的傳承永遠不會改變。

“新時代,必須賦予雷鋒精神新的內涵,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雷鋒、感悟雷鋒、學習雷鋒、爭做雷鋒。”“雷鋒班”搭乘時代的“資訊快車”,他們拓展網路媒介與時俱進傳播“雷鋒精神”。發起“微鋒助學”活動5年來,累計幫扶困難學生400余人;援建黨員活動室、“雷鋒學校”,受到群眾點讚。

“雷鋒班”還積極搭設共建平臺引領社會風尚,開展“雷鋒書屋”“愛心字典”“暖心鍋爐”等系列活動,吸引萬餘熱心群眾參與其中,先後惠及7000余人;擔任全國287所中小學校外輔導員,指導建立300余個“雷鋒小組”“雷鋒中隊”;與全國500多家單位結對共建、共學雷鋒,其中100多家被各級命名為“雷鋒崗亭”“雷鋒站所”“雷鋒車組”。

每名戰士都是一顆種子,由各地“雷鋒班”退伍老兵發起的一個個群眾性學雷鋒組織,自覺地聚集于雷鋒精神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下,散發著無與倫比的道德感召力。

退伍多年的第17任副班長李峰威成立戰“疫”學雷鋒服務隊,短短4天驅車千里,捐贈價值70多萬的醫療照明器材,被評為“全國抗疫先進個人”。

“雷鋒班”退伍戰士陳明南,7年裏每月堅持捐款。2019年自己創辦企業後,帶領員工參與“雷鋒班”慈善活動,為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捐款,以實際行動帶動身邊人。

近年來,從“雷鋒班”走出的235名戰士中,有120余人被各級評選表彰為學雷鋒先進個人,涌現出山東省“優秀政治工作者”曲建文、四川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祝星發、遼寧省“勞動模範”朱華等先進典型。

“接過雷鋒的槍,雷鋒是我們的好榜樣;接過雷鋒的槍,千萬個雷鋒在成長……”採訪結束,適逢“雷鋒班”高唱《接過雷鋒的槍》,這歌聲鏗鏘有力,透著自信與堅定,透著豪邁與傳承……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