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首批科學圖像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對外發佈,包括“夸父一號”自成功發射以來其3台有效載荷在軌運作2個月期間獲取的若干對太陽的科學觀測圖像,這些成果實現多項國內外首次,在軌驗證了“夸父一號”3台有效載荷的觀測能力和先進性。
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負責人、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主持新聞發佈會。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當天的發佈會在位於北京懷柔科學城的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由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負責人、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主持,“夸父一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甘為群研究員,“夸父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諸成研究員,分別介紹“夸父一號”衛星初步觀測成果和在軌測試情況。
“夸父一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甘為群研究員介紹“夸父一號”初步觀測成果。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截至目前,“夸父一號”衛星3台有效載荷——全日面向量磁像儀(FMG)、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HXI)和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ST)狀態正常,衛星平臺和各載荷功能性能滿足設計要求,建立起高精度穩定姿態指向、穩定工作溫度環境、可靠星地測控和數據傳輸鏈路,並獲取穩定能源,有力保障了衛星在軌開展工作。
在軌2個月期間,“夸父一號”衛星按照既定計劃,開展大量對太陽的在軌測試和觀測,其中,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實現中國首次在空間開展太陽磁場觀測,已獲得的太陽局部縱向磁圖的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為聚焦衛星“一磁兩暴”(“一磁”即太陽磁場,“兩暴”就是太陽上兩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科學目標,實現高時間分辨、高精度的太陽磁場觀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夸父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諸成研究員介紹“夸父一號”在軌測試情況。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實現中國首次太陽硬X射線成像,提供了地球視角目前唯一的太陽硬X射線圖像,圖像總體品質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為實現對太陽耀斑展開非熱輻射空間分佈、時間結構、能譜特徵觀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3個子載荷之一的太陽日面成像儀(SDI)國際首次在衛星平臺上獲得萊曼阿爾法波段全日面像,其中對日珥的演化圖像清晰完整;另一個子載荷——太陽白光望遠鏡(WST)觀測到太陽邊緣上2個罕見的“白光耀斑”,萊曼阿爾法波段的觀測能力得到驗證。後續,隨著子載荷——太陽日冕儀(SCI)開機對日冕物質拋射開展觀測,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將在日冕物質拋射的日面形成和近日冕傳播觀測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科院的專家們透露,“夸父一號”太空逐日的下一階段,將繼續按照既定計劃開展並完成在軌測試,力爭早日轉入在軌科學運作階段。同時,“夸父一號”將充分發揮3台有效載荷組合觀測的特色,加強中外合作和數據開放共用工作,早日實現“一磁兩暴”科學目標,為太陽活動第25周峰年觀測和研究做出有顯示度的中國貢獻。
“夸父一號”衛星全稱為“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是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研製發射的又一顆空間科學衛星,于2022年10月9日成功發射。“夸父一號”科學目標瞄準“一磁兩暴”,研究它們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關聯,同時為空間天氣預報提供支援。
“夸父一號”首批科學圖像新聞發佈會上,線下參會代表合影。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夸父一號”衛星工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和地面支撐系統的研製建設,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和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分別負責衛星平臺及3台有效載荷研製,科學應用系統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負責,測控系統由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實施,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研製生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