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軟包裝回收亟需突破 多方攜手發起“軟塑新生”項目

發佈時間: 2022-12-13 17:33: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韓林 | 責任編輯: 韓得爾

中國網訊(記者韓林)  用完的洗衣液外包裝、吃完的零食包裝應該算什麼垃圾?如果把他們收集起來重新高值利用,您願不願意加入其中?由綠色再生塑膠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和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膠分會牽頭,多家單位共同發起的“軟塑新生”項目即將正式啟動,這將為實現塑膠軟包裝的閉環高值化利用,為塑膠迴圈經濟發展探索出嶄新的模式。

為何是“軟塑”?

——體量巨大,回收利用需從源頭著手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生活中看似差不多的塑膠其實有上百種,且每種都有不同的回收利用方法,工序繁雜,塑膠軟包裝因其材質多樣、複雜、重量輕等特性,回收利用已成為全球難題。

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其外包裝大多都是塑膠軟包裝。(王菡娟 攝)

據估算,2020年中國用於生産塑膠包裝4500噸原材料中,用於生産塑膠軟包裝的塑膠原材料超過2000萬噸。也正因為如此,近幾年我國的塑膠回收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雖然已居世界前列,可也陷入了增長“瓶頸”,塑膠軟包裝回收利用亟需突破。

“原則上每種塑膠都能回收利用,但相對於傳統包裝,單一材料的塑膠在保障包裝必要功能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利用階段的流程複雜度,從而提高利用率。單一材質是易回收易再生的重要指標之一。”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膠分會秘書長、綠色再生塑膠供應鏈聯合工作組副組長王永剛説。

第三方測試機構Smithers最近發佈的專題研究報告《單一材料塑膠包裝薄膜市場的未來2025年》顯示, 2019年其市場規模為2044萬噸(559億美元),而2025年將可能提高到2603萬噸(709億美元)。亞太、北美和西歐是全球單一材料塑膠包裝薄膜的三大消費市場。2020年上述三個區域市場佔全球單一材料塑膠包裝薄膜市場的比重分別為48.6%、17.2%和15.5%。

實際上早在2020年,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家郵政局等部門印發的《商品包裝政府採購需求標準(試行)》中也提出了商品包裝層數不得超過3層,空隙率不大於40%;商品包裝盡可能使用單一材質的包裝材料等要求。

在政策的指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業內對單一材料塑膠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軟塑,則成為眾多企業單一材料塑膠包裝的試驗田,不斷加入“單一材質”的大軍。

“截至目前,瑪氏公司旗下的多個品牌,如德芙、士力架、脆香米、寶路、偉嘉、美士等都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單一材質軟塑包裝,以便更有利於後端迴圈利用。”瑪氏中國公共事務總監鮑晨告訴記者。

不僅僅是吃的,我們身邊每天必需的日化産品包裝也在慢慢換成了單一材質的塑膠包裝。

“寶潔在過去的幾年推出的很多産品都使用單一材質的塑膠包裝,比如汰漬洗衣凝珠等。”寶潔可持續發展研發總監周宛棣説。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2月1日,綠色塑膠再生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的《塑膠製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評價通則》(以下簡稱雙易設計標準)正式實施,其理念正是在前端塑膠製品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易回收性和易再生性,從源頭提高我國廢塑膠的回收率和高值化利用。

為何一直在“沉睡”?

——供應鏈不夠健全

儘管肩負著回收利用重任的單一材質的軟塑包裝被業內普遍看好,但回收情況卻頗為尷尬:絕大多數包裝袋都“走”向了垃圾填埋場或焚燒爐,並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

“塑膠軟包可以回收?這個我真的不知道,沒有注意過這些包裝的材質,我只知道塑膠瓶要單獨收集。”記者在北京豐臺一個小區的垃圾站旁看見市民正將一包混合著塑膠包裝的垃圾丟棄。

“目前軟塑包裝回收價值未被有效挖掘、消費者對軟包裝回收的意識不強烈,同時也很難辨別其是否為易回收易再生的單一材質軟包裝。”王永剛坦言。

多位業內人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百事公司大中華區公共總監樊志敏告訴記者:“目前消費者對塑膠軟包裝的可回收、再利用性認識不高,塑膠軟包裝高值利用存在瓶頸。”

除了公眾意識不強烈,鮑晨還提到了基礎設施建設。“一些城市也建立了相應的分揀中心和再生利用設施,但包括軟塑在內的可回收物的收集、分揀和再生利用設施缺乏,這對於後期的高值利用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其實,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專家學者呼籲為塑膠廢棄物設立專門的分揀機構,讓這些資源儘快實現變廢為寶。

“軟塑包裝變成單一材料只是第一步,單靠企業自身力量很難形成規模化的社會效應,需要政府、行業與企業攜手,出臺相關標準,共同來推動再生塑膠的高值化利用。”周宛棣説。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德元此前表示,“塑膠污染防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廣泛動員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力量,構建覆蓋塑膠設計生産、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的全鏈條管理體系。”

“當塑膠包裝廢棄物被回收之後,還需要有好的技術支撐和商業案例載體,真正實現回收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目前來看,每個環節都有挑戰,但這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肖科達説。

如何“新生”?

——多方攜手打通産業鏈

政策有支援、市場有需求,企業有動力,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綠色再生塑膠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與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膠分會牽頭,聯合寶潔中國、瑪氏中國、陶氏公司、百事公司共同發起的“軟塑新生”項目正式成立。

“希望通過項目的宣傳和引導,讓消費者關注消費品塑膠軟包裝回收再利用,促進單一材質塑膠軟包裝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回收分類、投放和再利用,探索社會化普及和回收規範的建立,從而實現物盡其用,助力綠色迴圈經濟。”王永剛説。

據介紹,“軟塑新生”項目是通過集合産業鏈各環節力量,以塑膠製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標準為指導,旨在建立塑膠軟包裝設計-生産-消費-回收-再生-高值化應用體系。打破壁壘,實現塑膠軟包裝的回收利用並逐步走向閉環高值化利用。

據王永剛介紹,“軟塑新生”項目將通過集合産業鏈各環節力量,以塑膠製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標準為指導,旨在建立塑膠軟包裝設計-生産-消費-回收-再生-高值化應用體系。打破壁壘,實現塑膠軟包裝的回收利用並逐步走向閉環高值化利用,為中國甚至全球的塑膠迴圈經濟發展探索出嶄新的模式。

根據項目組設定的工作計劃和目標,項目分為四個階段,通過開展專項試點、示範、複製推廣等工作,預期到2025年,範圍擴展到全國一、二、三線城市,“軟塑新生”項目實現年回收塑膠軟包裝50000噸。

業內企業對該項目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支援,並對項目寄予厚望。

“我們認為項目非常及時,可以聯動上下游企業,進行創新,從源頭開展塑膠軟包裝易回收、易再生設計,提高消費者認知,挖掘塑膠軟包裝回收再利用價值,打通高值利用瓶頸,能夠為國家的‘雙碳’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樊志敏説。

鮑晨表示,瑪氏希望通過與各方的合作,探索並打造切實可行和可複製的軟塑回收地方示範項目,在提高軟塑回收利用率的同時推動相關政策法規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初步建立中國的軟塑迴圈利用體系。

“在此之前,寶潔已經在防治塑膠污染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帶動塑膠軟包裝的回收利用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周宛棣説。

這並不是行業協會和塑膠企業的首次聯手,綠色再生塑膠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成立後,先後發佈了易回收、易再生設計的“回”字標以及旨在讓更多塑膠廢棄物充分實現規範化再生利用的綠色再生塑膠規範體系“再”字標識,不斷開啟綠色再生塑膠供應鏈的新篇章,引領塑膠産業綠色低碳迴圈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陶氏將繼續通過和價值鏈夥伴、協會、政府一起實現從技術到實物再到最終完善的商業模型落地,從而真正提高塑膠的回收和高值化再利用。未來任重道遠,但我們充滿信心。”肖科達説。

“希望能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來提升塑膠軟包裝廢棄物的資源化率,為‘無廢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為中國、甚至全球的塑膠迴圈經濟發展探索出嶄新的模式。”王永剛表示。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