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閻敏:航太型號産品“咽喉主刀師”

發佈時間: 2022-10-12 09:29:4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楠

閻敏,男,1968年5月出生,1987年7月參加工作,現為中國航太科工航太三江江北公司數控車工,特級技師。閻敏長期承擔型號産品關鍵件的車加工任務,該關鍵件尺寸較多,型面複雜,産品價格昂貴,單件價值超百萬元,配合精度高達0.005毫米,遠遠超過數控設備本身0.02毫米的精度,閻敏以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高超的操作技能,保證該關鍵件100%加工合格,被稱為航太型號産品“咽喉主刀師”。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獎、中國品質工匠、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航太基金獎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5本日記是他記錄的學習點滴

1987年,技校畢業的閻敏走上工作崗位。因畢業成績沒進入前一批,他被分配到民品車間。為了進入軍品車間,閻敏白天練手藝,夜裏學理論。

1990年,廠裏的車工競賽,閻敏戰勝眾多軍品車間的高手,拿到第一名,如願進入軍品車間。

在工作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閻敏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後,總會去給別的師傅們打下手,碰到加工難度大的零件,他會一直盯著,邊看邊問,認真記住重要的加工環節和方法。每次碰到難題,他就會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反覆琢磨。這樣的日記,記了厚厚15本。

他的字典裏沒有“差不多”

做軍品,精度上不能有絲毫差錯。每次車床開動一段時間,閻敏就會停下機器,拿著卡尺去測量加工件的厚度,用千分尺測量加工件的直徑。

“師傅最不喜歡聽的話就是‘差不多’。”閻敏的徒弟楊勇説,“一次,師傅加工完一個零部件後,讓我去測量,我上去比劃了一下,説‘差不多合格了’後,師傅很生氣,那一次給我印象深刻。”

閻敏主要負責加工非金屬咽喉狀産品,零件外型複雜,非金屬材料易掉渣,要求加工者除了具備豐富的加工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有細心和毅力,閻敏經手的産品一直保持著100%的合格率。

多年精益求精 他成為航太型號産品“咽喉主刀師”

在那個沒有數控機床和標準化刀具的年代,手工磨刀是車工的必修課。“車工全靠一把刀,把刀磨好了,車工的活就算幹好了一半。”

為了練就精湛的磨刀技藝,閻敏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不管是酷暑還是寒冬,閻敏都在車間拿著鐵塊進行韌磨,手上常年有被劃破的傷口。但是,正是憑藉這股毅力,閻敏可以將直徑50毫米的圓柱體精確車削到細如髮絲卻不折斷。

正是憑藉著“人機合一、人技合一”的功底支撐,閻敏一直承擔著重點型號關鍵部位——噴管的加工重任,這個零件是為我國運載火箭和航太型號提供能量轉換的重要裝置。噴管負責將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燃燒內部噴射出的火焰轉化為動力,噴管出口處的燃氣噴射速度高達每秒3500米以上。為了保證發動機的工作安全可靠,噴管關鍵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任何細小的偏差都可能導致火箭偏離軌道甚至解體。因此,行內人常將噴管稱為火箭的“咽喉”,閻敏經手的“咽喉”型號産品合格率一直高達100%。

一步步成長的精湛技藝、一件件優質的型號産品、一本本鮮紅的榮譽證書,閻敏付出了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汗水。35年來,閻敏憑藉著無可取代的精湛技術,收穫了100多項獎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