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姜志光:一線二十載百煉成鋼

發佈時間: 2022-10-11 15:19:4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董寧

 

    

二十大代表、中國石化安裝起重工技能大師姜志光(受訪單位供圖)


    工作24年、入黨13年,從工程建設一線工人,成長為中國石化安裝起重工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姜志光的特別之處濃縮在這份紮實的履歷裏:他的成長經歷既是個人紮根一線、忠誠履職的真實寫照,也是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生動縮影。

 

 初出茅廬:成才道路縱橫通達

 

    1977年,改革開放前一年,姜志光出生在山東招遠、十建公司機修廠一個普通機械維修工人家庭裏。

    在父親熏陶下,1996年,姜志光高中畢業後,進入十建公司技工學校學習安裝工專業。這一年,我國頒布職業教育法,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提上議事日程,開始品質提升和內涵建設。成才道路縱橫通達,掌握一技之長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1998年,國內生産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元,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孕育了巨大的技能人才需求。姜志光畢業,作為十建公司起重工,加入茫茫建設大軍。

     回憶剛入行的日子,姜志光覺得自己“運氣不錯”。

    這份運氣其實是“難”。他被分入的班組被稱為“特別能戰鬥”班組,主要從事吊裝行業裏難度最大的大件吊裝。當時沒有大型吊車,主要以桅桿吊裝代替大型機械吊裝。起重工實際上更多是執行人員,但由於技術人員不足,怎麼確定角度、怎麼穿滑輪等等,都需要起重工參與。

    這份運氣其實是“嚴”。姜志光的師傅唐行廣是集團公司勞動模範、山東省首席技師,可以説是當時吊裝行業的佼佼者,要求極為嚴格,平日裏教導徒弟幾乎不帶笑容,但帶著徒弟邊幹邊講,教得十分細緻。剛剛入行的初級工姜志光從事的是抱桿作業,幾乎是一份體力活,每天要拽大量的鋼絲繩,抬大量的道木,一天干下來手指都抽筋。即便如此,姜志光白天跟著唐行廣深入現場學習,協助進行吊裝作業,晚上還總跑各位老師傅房間學習。 

    “不抽煙、不打牌、不喝酒,自律性極強。”與姜志光共事20多年的老同事賈明偉這樣評價他。早年間設備、人才的匱乏,反而讓好學的姜志光打下了良好技術基礎。

    在姜志光看來,未來是有奔頭的。“幹起重很辛苦,但學到東西也開心,所以我從來沒想過要放棄。我當時看我師傅幹得那麼優秀,感覺如果自己堅持幹下去,可能也能超過師傅吧,都説強將手下無弱兵嘛!”他開懷大笑。

    入行初期養成的嚴謹自律、勤學善思的好習慣,姜志光保持至今,對當年師傅的嚴格要求也恪守至今。

    “他走路特別快,眼神特別毒。”不少同事如此評價。2019年,姜志光已經成為起運公司主任技師,在一次現場起重工操作考核中,遠遠就看到400噸吊車將近60米長的吊臂盡頭,有一圓柱形滑塊歪了。檢查發現,果然是螺絲脫落了一個,如果掉落將非常危險。“滑塊也就水杯大小!”賈明偉對此佩服不已。

    現如今,“老師傅”姜志光,反倒經常往年輕人屋裏鑽。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別人交流是非常好的學習途徑,既可以擴大自身知識面,又可以學習總結他人經驗,進而提升自己水準。他也像師傅唐行廣一樣,對年輕人傾囊相授,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確定起重機站位、選型、工藝,為公司培養了多名人才。這些年輕人在國家級技能大賽斬獲佳績,與當年的姜志光一樣,一步步邁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雄鷹展翅: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21世紀初,中國石化工業迎來大發展,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2005年,茂名石化乙烯擴能,對大件吊裝實施一體化,即單個單位承擔全部大件吊裝任務,大大節約調配時間和成本,有著示範意義。28歲的班長姜志光被委以重任,第一次獨自帶隊伍幹整套裝置。

    現場情況複雜,時有突發情況,考驗的是他臨場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壓聚乙烯裝置環管反應器是進口設備,管徑7米、高度超過60米,又細又長,很容易變形。他基於之前的經驗,創新在地面將管連好,分模組吊裝,並且準確增加了吊點,保證了設備不變形,安全就位。

    在往混凝土框架裏吊裝換熱器時,年輕的班長再次遇到了困難。混凝土框架已經封頂,必須從側面送進去,但側面開孔存在一些障礙物,小于設備尺寸。80多噸、大約11到12米長,直徑3米多,再加上管口,直徑約4米多——時隔17年,對設備重量、尺寸,姜志光記憶猶新。他與同事詳細計算角度,借助滑輪、索具,把設備轉了90度,送進去後再一點點反轉90度,恢復原狀態,平穩就位。

    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該項目的順利投産,使茂名石化成為國內首個百萬噸乙烯生産基地。    

    在數十米高空,吊裝百噸、千噸的精細設備,落點不能有毫釐偏差——面對高難度的大件吊裝,姜志光常常主動請纓。“我對吊裝工作非常感興趣,願意去嘗試新的挑戰。大件吊裝整體上是有難度,但也沒那麼難,主要是保證人員、車輛、索具安全。”經過20多年的磨練,他愈發自信。

    2007年,在青島煉化吊裝國內最大兩器(再生器、反應器)設備;2008年,在鎮海煉化吊裝當時國內最高火炬;2013年,在神華寧煤吊裝煤制油項目8台當時國內最大的2000噸費托反應器……在姜志光看來,儘管設備越來越大,模組化程度越來越深,但同時吊車越來越大,數據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吊裝變得更容易。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在一次次塔起燈亮中,姜志光逐漸從剛入行的毛頭小夥,成長為穩重的班長、隊長,決定辦一件大事——申請入黨。“黨員的標準、要求高。當時,我當班長4年多了,剛好在青島煉化幹得不錯,感覺個人作風、表現還可以,便向組織提出了申請。”他説。2009年,他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員。2010年9月,他代表中國石化參加全國吊裝技能大賽獲得第三名,2011年4月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20年12月被聘為主任技師兼起重工程隊隊長。

    “一名好的起重工,首先是一項任務交給你,要知道怎麼幹,其次是不拖泥帶水,能領著別人好好幹,最終目的是必須齊心協力把工程幹好。”姜志光説。

        這樣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浸潤在長達24年的起重工生涯裏,體現在工作點滴中。

    工作24年,作為一名優秀的起重工,他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堅信管業務就是管安全,面對安全他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覺。“班前常自檢,事故可避免”是他的座右銘。吊裝前他總會出現在勘探現場,與技術人員深入交流方案,並且結合豐富經驗提出建設性意見,還習慣在組織完施工後,到各個起重作業點上檢查,搭把手,甚至像當年一樣拉拉鋼絲繩、搬搬道木。他對起重工作的負責,詮釋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經他手的吊裝沒有出過一起上報事故。

 

 百煉成鋼:精益求精開創未來

 

    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當代工人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

    2015年,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中國石化穩步推進專業化重組,整合吊裝、運輸業務成立起運公司。這意味著姜志光有了更加專業、強大的發展平臺,可以嘗試的領域變得更寬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吊裝,一起一落,乾淨利索,但隨著起重機噸位變大,轉場時拆組裝起重機這個步驟變得繁瑣、耗時。前些年,拆開全球最大4000噸履帶式起重機,即便加班加點也要十一二天,在爭分奪秒的項目上,時間就是金錢。“身為黨員得有大局意識,想著怎麼去把工作幹好,對業主也負責。”2019年,在福建古雷煉化項目上,姜志光開始思索,能不能把起重機模組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他反覆計算研究,研究運輸路線和車輛,最終將起重機拆成5個模組,“6天就可以拆完,節約了一半時間”。這套拆裝方法優化後固定成工法,累計完成了10多萬噸大型設備吊裝任務。後來,這臺“國之重器”幾度出海,圓滿完成海外大件吊裝任務,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人的工匠風範和中國吊裝的強大實力。

    面對技術難題,他勤於鑽研試驗,選用不同級別的連板與吊索組合,創新開發出新型3000噸吊裝平衡梁,用一套吊具即可服務多臺大型設備,無需為每台設備配置一套吊索,大大節約成本。該方法中的平衡梁轉向節設計還取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他因勢利導,積極創新,累計提出30多次合理化建議,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經濟效益:2019年,在古雷項目上,改變160米高火炬分段節數,用1250噸起重機替代1600噸起重機,降低成本近100萬元;2021年,在海外項目上,加大塔架系統地面模組化組裝深度,減少高空作業風險……

    一個接一個的大型項目,拼裝出我國製造業發展蹄疾步穩的生動圖景,開拓技能人才的美好未來。2008年,主要面向專業技術人才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明確高端技能人才可以享受;2021年,人社部啟動試點,在高級技師之上再設特級技師,不斷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身為高端技能人才,姜志光穩紮穩打、步步高升,202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21年取得特級技師技能等級,2022年被聘為集團公司技能大師。在某種程度上,青年姜志光關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理想已經實現了。“現在水準還是沒有師傅高,但現在平臺大、機會多,我得到的榮譽比師傅多了。”他説。中國石化目前已有62名在崗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各界對勞動的尊崇、對勞動者的尊重程度越來越高,高端技能人才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待遇也越來越高。姜志光與父母閒聊到有人跳槽的事。“父親非常嚴肅地告訴我,別人不管怎樣,咱家不行。有時候,我過年為了工作不回家,父母也都理解,這就是老石化人的堅守和家風。”他牢牢記著父母的教誨,始終兢兢業業。

    一年來,他因海外工程建設及疫情防控,一直沒與家人見面,8歲的兒子常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家,卻早早懂事,沒有哭鬧過。“因為這對工程人來説是很平常的。”他在接受採訪時,總提到“平常”,所從事的工作是平常的,通宵堅守是平常的,創新工法是平常的……但正是這些“平常”鑄造了新時代工人的偉大品格。

    塔林起、管線連,姜志光與他的同事們站在興盛工業的背後,仿佛寂寂無聲,實則千言萬語。(文:符 慧 閆坪卉 王煜博)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