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新、章子怡、劉昊然北影節共話“高峰”電影創作 [組圖]

發佈時間: 2022-08-17 11:28:2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8月16日,“電影強國論壇——‘高峰’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舉辦。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中國網8月16日北京訊(記者倫曉璇)8月16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論壇——‘高峰’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電影強國”重磅活動之一,論壇立足當前中國影視“高峰”作品建設的現狀,邀請黃建新、章子怡、鄭大聖、劉昊然、束煥、蘭曉龍等嘉賓,從導演、編劇、表演等維度分享創作經驗,前瞻“高峰”電影的未來發展道路。


導演、編劇、監製黃建新。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導演黃建新認為,一個能夠被稱為“高峰”的作品一定要有巨大的碰撞,碰撞可以來源於世界、來源於歷史、也可以來源於心靈。同時,“高峰”是需要攀爬的。團隊有好的故事、人民情懷、藝術想像,放得開的思維與不拘一格的精神,才有可能一點一點往上爬。電影人就需要這樣的精神,集合所有力量,勇攀高峰。這是整個電影界的責任,也是機遇。

演員章子怡。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章子怡以表演藝術為切入視角,強調了專業的能力和堅定的心智在當前創作環境中的重要性,以及“高峰”作品的可遇不可求。她表示,讓觀眾唸唸不忘、有感同身受情緒的表演會接近於“高峰”表演。但這不是一個人的能量可以達到的,而需要集體的能量進行創作。作為演員,她闡釋了“心流狀態”的重要性,心無雜念,全力以赴地進入角色,才會創作出意想不到的人物狀態。

導演鄭大聖。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鄭大聖結合多年創作經驗,提出“高峰”電影創作一定要落地。作品應既能接觸到放之四海皆通的人類情感,同時也能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他表示,“時間”是檢驗一個作品是不是能被稱為“高峰”作品的關鍵要素。“高峰”與否從來不能是自我命名的,它要與時代協行、與時俱進,是創作跟時代相互選擇的結果。

青年演員劉昊然。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作為青年演員傑出代表,劉昊然認為“高峰”電影的表演是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表演,能夠永久、持續地停留在觀眾的記憶中。而對於青年力量在“高峰”電影創作中的作用,他結合《建軍大業》中的粟裕、《1921》中的劉仁靜等曾參演過的角色,提出青年演員應具有無所畏懼的精神、充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編劇、導演束煥。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束煥深入劇作領域,認為“高峰”編劇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精確的類型感、精巧的編劇技術和價值觀。“高峰”電影創作需要數量的積累,需要廣大的年輕電影人將自己的激情和創造力投身於創作中,唯有強大堅實的基礎才能支撐真正的“高峰”。他談及短內容的發展並不意味著衝擊喜劇電影,反則能夠促使喜劇創作更加純粹,更加注重人物的立體度,使作品更具備故事的整體性和作品感。

編劇蘭曉龍。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蘭曉龍多年深耕軍事題材作品創作,分享了自己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關於“高峰”電影的定義,他首先認為電影是社會學,是“文化”,也就是文化解於人。真正的把文明化解在其中的就是“高峰”電影。同時,“高峰”電影需要商業屬性的流通和加成,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抓住觀眾的印象,以及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8月16日,“電影強國論壇——‘高峰’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舉辦。圖為演員章子怡。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8月16日,“電影強國論壇——‘高峰’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舉辦。圖為演員劉昊然。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8月16日,“電影強國論壇——‘高峰’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舉辦。圖為論壇現場。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