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週年紀念日。革命軍人為了祖國的未來和人民的幸福流血流汗,甚至犧牲寶貴的生命。為人民而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張國福
張國福1931年出生於吉林榆樹縣新立鎮。1946年,他從家鄉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1948年入了黨,先後任班長、排長、副連長等職。
參軍僅半年,16歲的張國福就在一次戰役中孤身活捉了國民黨軍隊一名中將。
1947年5月,我軍向東北國民黨部隊發起夏季攻勢,張國福所在的獨立三師九團負責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雙方激戰到下午3點多,還有345。6高地難以拿下。此時,一營長、三營長、一連長和三連指導員都犧牲了,戰友們也成批地倒下,張國福也打紅了眼,趁我軍炮火暫時壓住對方火力,突地從掩體裏躍起,不顧一切地衝到了對方指揮所面前,舉著手榴彈,大喊一聲:“投降不殺”!國民黨指揮所裏的人都嚇傻了,乖乖地當了這個16歲的小戰士的俘虜,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中將趙伯昭。指揮所被佔,剩下的敵人亂了陣腳,我軍則一鼓作氣攻上山頭,全殲江密峰守敵。戰後,《猛進報》以《16歲放牛娃張國富活捉國民黨中將趙伯昭》為題,報道了這段傳奇的戰鬥故事,一下子使張國福成了獨立三師的名人,並且被記大功一次。
張國福最大的一次戰功是在解放東北全境的遼沈戰役中攻打胡家窩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戰鬥中。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發動,在毛澤東“這次決戰不能讓蔣軍出東北”的指示下,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野戰軍連克昌黎、北戴河、綏中、興城、義縣、錦州等地,蔣介石急調廖耀湘指揮5個軍12個師共10萬人的“西進兵團”前來助戰,被我軍攔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帶,戰鬥打到“膠著”狀態時,張國福所在的部隊知道敵軍司令部就在他們戰鬥的一帶,但會不會碰上,能不能拿下,他們也無法預測。在攻打一個叫“胡家窩棚”的地方時,敵人的阻擊炮火十分猛烈,幾十次的衝鋒,都因戰士傷亡慘重,進攻無果。又一次衝鋒被敵炮火擋住後,張國福假裝被擊中,伏在一片陣亡的戰友身旁,沒有退回陣地。當部隊再一次吹響衝鋒號,距離敵人最近的張國福投出一顆手榴彈後,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短暫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敵指揮所,向敵指揮官大喊:“快命令你的部隊放下武器,不然我就與你們同歸於盡!”就在敵指揮官被嚇得不知所措的時候,身後的戰友們已經衝了上來,敵指揮官一看大勢已去,當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窩棚”戰鬥一舉摧毀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揮部失去指揮能力,大大加快了整個戰役的前進速度。張國福手持爆破筒衝入敵人陣地被指揮戰鬥的師領導在望遠鏡中看得清清楚楚,戰後,師長誇張國福是個“小英雄”。評功時,張國福被評為了特等功臣。
遼沈戰役是我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一舉解放東北全境。這一勝利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多年以後,在電影《大決戰》之《遼沈戰役》中,他們沒有忘記那場對遼沈戰役勝利起到特殊作用的“胡家窩棚”戰鬥;而在那場戰鬥中,只有張國福的戰友們才知道,起著關鍵作用的,是張國福。
全國解放以後,張國福作為全軍78位特級戰鬥英雄之一,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挨個與英雄們敬酒,親切勉勵他們“好好學習,艱苦奮鬥,再立新功。”
1951年,張國福隨47軍入朝作戰,正值敵軍發動大規模的“秋季攻勢”,在臨津江一帶向我軍進攻。當時參加進攻的“聯合國軍”有美騎一師、美三師、美二十五師,英聯邦師、李承晚軍第九師、泰國團、土耳其旅及希臘營,還有200余輛坦克,300余門火炮。每一場戰鬥都像“上甘嶺”一樣殘酷。張國福所在的連在高地上堅守七天八夜,在敵人日夜輪番狂轟濫炸下,全連戰士除了張國福,全部陣亡,但就在張國福一人堅守的陣地上,也未讓敵人攻上高地,最後他一個人拖著沒有一塊好肉的身體返回報告戰果。
楊子榮
楊子榮,大名楊宗貴,1917年3月3日出生在山東煙臺牟平嵎岬河村的一戶貧苦人家。13歲時隨父母闖關東。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頭的壓迫,他被迫跑回山東老家。
1945年9月,楊子榮參加八路軍,任膠東軍區海軍支隊第5中隊炊事班炊事員。同年10月,隨部隊開赴東北,被編入牡丹江軍區第2團第7連。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3月,任第7連第1班班長。不久,牡丹江軍區展開剿匪行動。在這次行動中,楊子榮隻身闖入土匪盤踞的杏樹底村,與匪首巧妙週旋,不費一槍一彈使土匪400余人投降。由於在戰鬥中的突出表現,他榮立特等功,並被團裏評為戰鬥英雄。不久調到團部任偵察班班長,後提升為偵察排排長。
1947年1月下旬,團部得到匪首“座山雕”在海林縣境內活動的線索。楊子榮自告奮勇,帶領5名戰士化裝成土匪吳三虎的殘部前去偵察,打入匪穴。2月7日,一舉將“座山雕”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剿匪戰鬥中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
2月23日,在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楊子榮衝在最前面,由於他的槍栓被嚴寒凍住而未能打響,被土匪的子彈擊中胸部,英勇犧牲,時年30歲。
為表彰楊子榮的英雄事跡,東北軍區司令部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光榮稱號,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為“楊子榮排”。
黃繼光
黃繼光,1931年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六七歲時,他便和哥哥們一起下地幹活,上山砍柴、割草。父親去世後,10歲出頭的他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債。在苦難中掙扎的母親告訴他,長大後一定要為窮苦人鬧翻身出力。1951年3月,黃繼光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成為村裏第一個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人。參軍後,他被分配到某部二營六連當通信員,同年7月隨部隊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
在黨組織的培養下,黃繼光努力學習政治、軍事和文化知識,于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部隊中,他因作戰勇敢,榮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中旬,美帝國主義侵略者開始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前沿陣地——上甘嶺發起猛烈進攻,上甘嶺戰役打響了。黃繼光所在營在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偽軍激戰四晝夜後,于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于零號陣地前。此時,營參謀長心急如焚:天亮前若攻不下敵方陣地,天亮後敵人就會發揮空中火力優勢,部隊將遭受重大傷亡。要奪取高地,就必須拿下零號陣地這個火力點!
關鍵時刻,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承擔爆破任務。他掏出早已寫好的決心書交給參謀長,懇切地説:“首長,讓我去吧!”參謀長沉思片刻,命令他帶領兩名戰士執行爆破火力點的任務。
受領任務後,黃繼光等3人馬上呈扇形狀分開,分3路向敵方陣地匍匐前進。他們機智勇敢地摧毀了敵人的數個火力點,但在交戰中也傷亡慘重:黃繼光的兩名戰友一死一傷,他自己的左臂也被打穿。在此情況下,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黃繼光毫無畏懼,他忍著傷痛,拖著受傷的身體繼續匍匐前行,並接連投下幾枚手雷。當後續部隊趁勢發起衝鋒時,殘存地堡內的敵人機槍又開始瘋狂掃射,此時的黃繼光彈藥已用盡,身體也多處負傷。為了戰鬥的勝利,他艱難地爬到敵火力點側面,在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一撲,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敵人的機槍頓時啞了,但黃繼光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戰後,黃繼光被追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英雄”稱號,同時被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以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黃繼光在戰鬥最緊要的關頭,為了勝利而英勇慷慨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的壯烈行為鼓舞了部隊的鬥志,教育了全國人民,表現了他高度的階級覺悟和對保衛世界和平事業的無限忠誠,他的英勇壯舉和英雄故事將代代傳承、永留史冊。
(文字撰稿:劉穎 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轉載自“黨建網”
邱少雲
邱少雲,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銅梁人,生前係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二十九師八十七團九連戰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為避免暴露任烈火燒焦身體而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榮譽稱號,並追記特等功。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擊戰中,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衝擊後掃除障礙的任務。潛伏前,邱少雲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寫道:“寧願自己犧牲,決不暴露目標,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執行任務中,邱少雲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敵人突然向潛伏區逼近。為了掩護潛伏部隊,指揮所命令炮兵對敵進行打擊。敵人遭到打擊後出動飛機偵察,並盲目發射偵察燃燒彈。一顆燃燒彈正好落在邱少雲身邊,飛迸的火星濺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燒著了他的棉衣、頭髮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溝,只要往水溝裏一滾,就可以把火撲滅……
因為邱少雲是尖刀班戰士,負責戰鬥打響後剪斷敵人的鐵絲網,所以埋伏較靠前,他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有可能被發現,整個排也就會被發現,整個行動也許就會失敗。但是英勇的邱少雲自始至終沒有動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燒。為了不暴露潛伏部隊,他嚴守紀律,咬緊牙關,任烈火燒焦身體而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插進泥土中,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劇痛,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時年僅26歲。
邱少雲的戰友盼望的時刻終於來到了!下午5時30分,敵人的槍聲不響了,火焰漸漸地熄滅了,陣地上一片寂靜。突然,潛伏在草叢中的500多名志願軍戰士,像爆開的定時炸彈一樣,轟然一聲炸響了……
邱少雲同志犧牲後,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懷著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為了表彰邱少雲的英雄事跡,上級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産黨黨員。經中央軍委批准,將其畫像製作印發全軍,在連以上單位懸挂、張貼。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他出身貧苦農家,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兩年後,加入中國共産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靈活果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和1枚“毛澤東獎章”。
1948年3月,董存瑞所在連隊被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十一縱隊三十二師九十六團六連,董存瑞被任命為六班班長。隨後,部隊開展了為期50天的大練兵運動,因為訓練成績突出,六班被授予“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範爆破手”稱號。
此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冬季攻勢剛剛結束,為配合即將開始的遼沈戰役和華北戰場楊羅耿兵團東進,董存瑞所在縱隊奉命以迅速果敢的行動,消滅國民黨十三軍,解放全熱河,以此割斷東北敵軍與華北的聯繫。
隆化是熱河省會承德的北部屏障,國民黨軍在此修築碉堡群,構築防禦工事,與隆化城依託的苔山、龍頭山地形相結合,形成了堅固的防禦體系,而隆化中學又是國民黨軍防守隆化的核心工事。要拿下隆化,必須拔掉這顆“釘子”。
攻打隆化的戰鬥打響了!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起進攻隆化中學的任務,董存瑞擔任爆破組組長。在全連戰鬥動員會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裏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
戰鬥開始後,董存瑞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作戰之前上級交付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卻突然遭到來自敵軍橋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壓制。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連續兩次對暗堡的爆破行動也均以失敗告終。
此時,距離發起總攻僅剩15分鐘!千鈞一髮之際,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産黨員,請准許我去!”連長同意後,他便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敵軍暗堡。前進中,他左腿負傷,但仍然頑強地衝至橋下。由於橋形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就在後續部隊準備發起強攻之際,為保護戰友、幫隊伍殺出一條血路,董存瑞從容鎮定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毫不猶豫地拉燃了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在瀰漫的硝煙中,暗堡被炸毀,後續部隊成功突擊,董存瑞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19歲……
董存瑞犧牲後,十一縱隊追認他為“縱隊戰鬥英雄”“模範共産黨員”,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董存瑞班”;冀熱察行政公署決定,將隆化中學改名為存瑞中學。1950年,在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上,董存瑞被追認為“全國戰鬥英雄”。
董存瑞手托炸藥包的英雄壯舉,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樹立了一座永遠的歷史豐碑,正如朱德總司令的那句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作者:石慧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轉載自“黨建網”
岩龍
岩龍,1960年1月出生於雲南省景洪縣(現為景洪市)一個普通傣族農民家庭。
岩龍在小學時代就喜歡看有關黃繼光、邱少雲、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連環畫和故事片,幼小的心靈深深地烙上了英雄的形象。1976年,岩龍才16歲,但他多次向武裝部提出申請,要求參加民兵組織,沒過多久,終於實現了他當民兵的願望。1977年3月,西雙版納軍分區舉行全州民兵軍事大比武。當時才17歲的岩龍被景洪縣人武部選拔為射擊運動員,參加了軍分區組織的民兵輕武器第一練習、第二練習實彈射擊和對抗射擊,岩龍獲得了兩個第一的好成績,並被評為射擊全能冠軍,還為景洪縣奪得了射擊第一名的錦旗。
1978年初,岩龍懷著一顆報國之心,走進了軍營。入伍前,岩龍雖然有了一些軍事基礎,但他書讀得少,文化水準低,加之又是少數民族,還出生在邊疆農村,社會閱歷淺。到部隊後他遇到了兩大困難:一是聽普通話難,二是記筆記難。經過他的勤奮努力,半年後,基本克服了“兩難”問題。岩龍為了爭當訓練標兵,每做一個動作都十分認真,總是反覆練習、反覆琢磨。在學滾進動作時,他認為自己的動作不標準,中午,頂著烈日接連練兩個多小時。通過一年的軍事訓練,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岩龍懷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衛祖國四化建設的堅強決心,英勇戰鬥。在戰前的一次班務會上,他向黨立下了鋼鐵誓言。他説:“在懲罰越寇的戰鬥中,我一定以黃繼光、董存瑞為榜樣,勇敢頑強、靈活機智的為保衛祖國、保衛邊疆英勇戰鬥,不管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我都要堅守陣地,堅決完成一切戰鬥任務,不讓祖國的領土丟失一寸,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請黨支部和同志們在戰鬥中考驗我。”
1979年2月17日,還擊侵略者的戰鬥打響了。岩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他的誓言。
2月21日,部隊突破敵前沿陣地後,五連奉命向老街東面的南征地區疾進。二排是連隊的尖刀排,四班又是排的尖刀班,岩龍就在這個刀尖上。部隊行進到78號高地附近,突然與敵遭遇。敵人居高臨下,憑險據守,以密集的火力向我軍掃射,打得樹枝、竹片橫飛,碎石、塵土騰揚。在激戰中,排長不幸中彈犧牲,岩龍所在的第二戰鬥小組3人負傷,只剩他自己一人,戰鬥力明顯減弱。
在這樣的情況下,眼看敵人火力越來越猛烈,連隊處境越來越危險,岩龍孤身闖入敵人側後,憑著自己的智慧與敵人週旋。岩龍在深草密林之中,利用有利的地形地物,鑽到敵人“鼻子”底下,從槍聲中分辨敵情和尋找目標。在草叢中,他發現敵人的一挺重機槍,正瘋狂地向我五連陣地掃射,便悄悄地摸了過去,舉槍將敵機槍副射手擊斃,接著又將敵機槍手打翻在地。威脅我軍最大的火力點被消滅了,可另一個敵機槍火力點又出現了,岩龍沉著冷靜,沒過幾分鐘,這個火力點又被他幹掉了。
隨後,岩龍又鑽進一片茅草叢中,對著環形工事裏露著半個腦袋正向我方射擊的敵人施展自己平時練就的特等射手本領,打靶似的點起名來,接連擊斃五六個敵人。當敵人發現子彈是從側面飛來時,便把各種輕重武器轉向岩龍射擊的位置。這時,敵人向我軍陣地的火力明顯減弱了,可對岩龍的威脅就更大了。岩龍臨危不懼,憑著為祖國獻身的精神,憑著高超的殺敵技能,他打一兩槍換一個地方,一個人一條槍英勇頑強,獨立戰鬥,把左側敵人的幾個火力點全部消滅了。
正當其他方向的敵人又集中火力向岩龍猛烈掃射和炮擊時,他已機智地繞過山包,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他發現這裡的敵人正在構築工事,便立即佔據有利地形,舉槍擊斃兩名敵人,等驚慌失措的敵人清醒過來時,岩龍已摸到敵人炮兵陣地。他發現一個敵人正在裝填炮彈,立即將其擊斃。敵人鬧不清子彈從何處飛來,就四下亂跑,他乘敵人混亂之機,朝敵背後開槍,打得敵人混成一團。這時,岩龍又發現一小股敵人鬼頭鬼腦地正向我軍陣地運動,企圖偷襲。他當機立斷,先敵開火,斃敵兩名,打得敵人扭頭就跑。岩龍在返回連隊的路上,還見幾個敵人跑下山來,他又鑽到敵人背後,出敵不意,先把走在後面的敵人打翻在地,再一一地消滅其他敵人。就這樣,岩龍左摸右插,東殺西打,忍著饑餓,孤身奮戰長達6個多小時,他帶的150發子彈只剩下25發,共斃敵20余名。他孤膽作戰,打亂了敵人的陣腳,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牽制了敵人的火力,使連隊勝利地奪取了78號高地。下午3點多鐘,岩龍挂著從敵人手中繳獲的望遠鏡,帶著勝利的喜悅,返回到連隊駐地。
2月25日下午,部隊向鋪鏤北面的一個敵軍據點挺進。岩龍一直衝鋒在前,英勇戰鬥,俘敵一名,斃敵兩名。在搜索追殲殘敵的戰鬥中,不幸胸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19歲。
為了表彰岩龍的功績,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並追記一等功;授予他“孤膽英雄”的榮譽稱號。
羅光燮
羅光燮,1941年出生於四川省樂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時代的羅光燮,飽嘗舊社會的悲慘生活。解放後,土地改革,他們家分得田地,吃上了飽飯。1953年,他見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黃媽媽,傾聽了黃繼光的英雄事跡,那一刻,他的心中萌發了當一個保衛祖國的人民戰士的願望。1960年8月,第三次報名參軍的羅光燮,終於實現了多年的願望,光榮入伍,成為邊防部隊某部工兵連1排2班的戰士。
剛下到隊伍,羅光燮正趕上工兵專業課目訓練,籌備連隊組織的排雷打擂對手賽,他見誰跟誰比,哪硬去哪埋,比不過的話他就説一聲“下次再來”。連里正式比賽那天,他專找埋雷標兵五班長陳啟華比賽。只見他熟練地鏟、挖、按、埋、偽。羅光燮以優勝兩秒的成績戰勝了埋雷標兵。四月間,部隊開展了四十公里越野行軍通信比賽,這對羅光燮來説,可是要下苦功夫的。剛開始,連裏組織二十公里預賽,羅光燮還沒有跑到終點就暈倒了。但他不放棄,起早貪黑地練,終於以4小時33分的成績奪得全連第一。年終,他被評為“技術能手”和“先進戰士”。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後,羅光燮所在部隊趕赴位於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地區。在嚴寒氣候下,伏在積雪皚皚的陣地上,羅光燮在日記本上寫下了豪邁的誓言:“為了黨,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願意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鮮血和生命。”他的雙手凍傷了,雙手纏著紗布,領導上讓他住院休養,他不去,當確定他留守後方看管物資時,他又哭著要求連長批准他參加戰鬥,當時連長説:“你手凍壞了需要休養。”他説:“不要緊,我不能打槍,還可以扔手榴彈。”又説:“空手也行,只要是第一線。”就這樣,再次回到了戰鬥中。這次接敵途中,需要翻越一座5000多公尺的高山,還要穿過一條冰谷。在腳踏滑冰,雙手要把著兩邊石縫走的情況下,戰士們相互鼓勵,不斷前行。整整攀登了5個小時之後,勝利完成戰鬥任務。羅光燮同志的雙手在這次任務中二次凍傷,領導讓他去住院,他還是不肯。最後讓他一面押俘虜下山,一面去檢查凍傷時才住了醫院。
拔掉敵人的據點之後,羅光燮所在的工兵連,奉命配合兄弟部隊執行掃清入侵我班公湖南岸之敵的戰鬥任務。敵人盤踞在5000公尺的高山上,居高臨下,這個據點成了敵人的門哨。敵人為了固守這個地方,不僅構築了環形工事,配有大量輕重火器,而且還布設了縱深百餘公尺的三道雷區,企圖作垂死的掙扎。此時,身在醫院的羅光燮聽説前線有任務時,再三要求到前線參加戰鬥。經批准後,他匆匆歸隊。戰鬥中,前進中的攻擊部隊遭到敵人炮火、機槍的猛烈轟擊和掃射,地面又有敵人佈置的地雷障礙,傷亡不斷增加,2名排雷戰士相繼負傷。這時,羅光燮挺身而出,緊握爆破筒,衝進雷區。闖過兩道炮火封鎖線後,不慎觸發一顆被積雪覆蓋著的地雷,左腳被炸掉,陷入昏迷,爆破筒滾下山坡。當他甦醒後,敵人的炮火仍在瘋狂射擊,道路尚未開闢,突擊隊仍被阻止在約20米的後方,為了爭取時間,在不能站立、沒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況下,他毅然用身體向雷區爬去,以身體引爆地雷,一個地雷又炸斷了他的左臂,但他沒有停止,仍繼續向前滾動,隨即,他以驚天動地的壯舉,用負傷的身體向雷區滾去,不斷引爆地雷,一條六公尺寬的無雷區被炸開,羅光燮英勇犧牲,年僅21歲。戰友們親眼目睹羅光燮捨身滾雷的英雄壯舉,胸中涌起一股巨大無比的力量。戰士們勇猛衝鋒,清除了敵人的據點,奪取了戰鬥的勝利。
為表彰羅光燮的英雄壯舉,戰後所在部隊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根據其生前志願追認他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63年3月9日,國防部追授他“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文稿來源:中國軍網、喀喇崑崙衛士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新疆軍區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
楊根思
1922年,楊根思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他的原名並不叫做楊根思,而叫做羊庚熙,之所以後來人們都管他叫做楊根思,是因為在入伍的時候,登記的同志由於口音的問題,把字寫錯了,從此將錯就錯,楊根思成為了一個英雄的名字。
楊根思有著一個極為坎坷的身世,他的家庭是實實在在的貧農階級,飽受地主的壓迫,六歲那年父親便去世了,八歲那年又沒有了母親。他跟尚未成年的哥哥只能靠乞討,吃百家飯,打童工來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不久之後,和楊根思相依為命的哥哥也撒手人寰,只留下他一人艱難度日。
1944年,楊根思正式成為了新四軍的一員,又過了幾個月,他因為戰鬥成績優秀,被提拔為班長,同時部隊又把楊根思抽調去學習爆破技術。當時新四軍的條件有限,爆破基本也就是用普通的手榴彈和炸藥包,但是楊根思把這簡單的武器玩出了名堂。
在一次戰鬥中,他成功地用幾枚手榴彈炸毀了敵軍的爆破點,立下了大功一件,又過了一年,在解放戰爭中,楊根思再一次創造了奇跡,用18枚手榴彈直接炸毀了敵人的堡壘,幫助部隊奪下了全城的制高點,從那之後,部隊裏便稱呼楊根思是“爆破大王”。
作為一個戰績斐然的年輕戰士,楊根思成了隊伍裏的名人,當時部隊裏流傳著楊根思的名言,他説自己有三個不相信。這三個不相信,指的是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這三個不相信,便是楊根思心中的信念,他把這份信念堅持到了最後一刻。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美軍將戰火燒到了我國的東北邊境,為了保家衛國,新中國必須打這一仗,而且只能贏,不能輸,如果輸了,國家的命運將轉入更艱難的境地,所有的志願軍戰士都懷著必勝的信念,儘管,他們都知道這一戰會打得非常艱難。
楊根思來到朝鮮戰場的時候,正趕上了朝鮮的冬天,嚴酷的環境給戰士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當時因為走得匆忙,楊根思所在連隊根本沒有帶足物資,戰士們連一件可以禦寒的棉衣都湊不齊,至於食物更是想都別想,美軍天天吃肉喝酒,而志願軍只能吃馬鈴薯,吃炒麵,渴了就從地上抓一把雪吞進嘴裏。就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戰士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祖國還在身後,他們不能退縮。
1950年11月29日,上級給楊根思下達了一個重要的任務,讓他帶領一個排的兵力,大約三十多人去堅守小高嶺陣地,這個陣地對我軍十分重要,絕對不能落入美軍的手中。但是美軍對小高嶺陣地也勢在必得,他們已經派出了大批的兵力前來圍攻,楊根思身上的責任非常重大。
為什麼小高嶺的戰略也會變得這麼重要?原因是在長津湖戰役中,小高嶺正是美軍南下撤退的必經之路。如果楊根思完不成任務,讓美軍跑了,那麼前面戰士們所付出的一切犧牲都白費了,所以這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即便美軍雖然是潰逃而來,但在求生欲的驅使之下,他們爆發出的戰鬥力也一定是非常強悍的,何況他們手中的武器又是如此的密集。相比之下,楊根思這邊並沒有什麼很明顯的優勢,人數上並不如美軍多,武器上相當簡陋,而且在嚴寒的天氣之中,戰士們只能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臨來的時候,每個人也只不過吃了幾個凍得硬邦邦的馬鈴薯。
僅僅從紙面上的實力來看,楊根思他們似乎要打一場必輸的戰爭。但楊根思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即便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依然會取得勝利。
不久,戰鬥爆發了,美軍並沒有立刻靠近,而是用炮火對小高嶺進行攻擊,他們的火力非常密集,炮彈密密麻麻的炸在小高嶺上,一個一個的彈坑出現了,雪地被染成了黑色,楊根思讓戰士們千萬不要輕舉妄動,把美軍放上來,等他們靠近再做打算。
在一陣炮火轟炸之後,美軍覺得已經安全了,於是他們的大部隊開始向小高嶺包圍過來,當美軍距離陣地還有30米的時候,楊根思下達了命令。讓戰士們拿出手榴彈對美軍進行攻擊,美軍當時沒料到我軍會發起突然襲擊,所以人都密密麻麻的聚在一起,一個手榴彈過來,很快就炸死了一片。
眼看著死傷慘重,美軍只能暫時停止第一次攻擊,但是美軍當然不會輕易地放棄對於陣地的爭奪,很快他們又組織人員,發起了第二次,第三次進攻,而每一次,楊根思都帶領著戰士們如同長城一樣牢牢的焊死在陣地上,從未後退一步。
美軍感到非常絕望,他們沒摸清陣地上到底有多少人,但他們可以預感到,陣地上的志願軍人數並不多,只不過他們沒有辦法突破這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楊根思這邊的情況其實比美軍更加糟糕,因為他們手裏的彈藥有限,而美軍顯然沒有立刻撤退的打算,彈藥眼看就要打光了,楊根思只能自己堅守在陣地上,讓一部分戰士悄悄摸到半山腰,從美軍的屍體上取一些彈藥,然後繼續和美軍作戰,就這樣迴圈往復,一共打退了美軍八次進攻。
在經歷了八次戰鬥之後,陣地上已經不剩多少人了。眼看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在自己面前,楊根思心裏又何嘗不難過,但是在出發之前,戰士們早就已經立下誓言,人在,陣地在,即便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戰鬥。
在美軍發動第九次攻擊的時候,陣地上確實只剩下楊根思一個人,一個戰士,如何敵得過上百人的攻擊呢?這聽起來就是天方夜譚,但是對楊根思而言,哪怕只有一個志願軍還活著,就不能讓美軍突破防線。
當時楊根思帶上來的30多個人,只活下來6個。在美軍發起第九次戰鬥之前,楊根思讓剩下的還活著的戰士帶著重機槍等武器先撤離,畢竟陣地上已經沒有子彈了,留下重機槍也沒有什麼用,帶回去,下次還能繼續作戰。
楊根思知道,這一次必然有很多人要犧牲,他願意做這個最後的犧牲者,在剩餘的戰士撤下陣地之後,楊根思把炸藥包緊緊地綁在了自己的腰上,這是他最後剩下的武器了,美軍很快再一次衝上了小高嶺。
大批的美軍很快將楊根思團團包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楊根思依然顯得很冷靜,他點燃了炸藥包的導火索,然後奮力撲向了美軍,一陣巨響過後,陣地上回歸了平靜,楊根思和40多名美軍同歸於盡,這一年,這位年輕的戰士只有28歲。
他用生命捍衛了陣地,粉碎了美軍的戰鬥計劃,也保證了長津湖戰役最終的勝利。大戰過後,部隊曾經派人到小高嶺一帶尋找楊根思的屍體,但是陣地上處處都是一片焦土,美軍的屍體和志願軍混在一起,大家找了半天也根本沒有發現楊根思的遺體,最後的那次爆炸,早已讓他的遺骨不知所蹤,人們甚至都無法好好的安葬他,祭奠他。
隨後,朝鮮在國內為楊根思立起了一座紀念碑,朝鮮人民感激他的貢獻,感激他用生命所做的一切,而志願軍也追授楊根思為特級戰鬥英雄,他所在的連隊,被改名為楊根思連。
麥賢得
1945年12月,麥賢得出生在廣東饒平一個船民家庭。他的父親曾遭日本海軍燒船、毒打,伯父被惡霸活埋。新中國成立後,一家人終於結束了衣食無著、朝不保夕的貧苦生活。
1964年3月,麥賢得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戰士。入伍後,麥賢得到廣東虎門沙角海軍聯合學校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海軍護衛艇第41大隊4中隊611號護衛艇上,當了一名機電兵。
1965年8月5日,國民黨海軍巡防第2艦隊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由台灣左營港出航,進犯閩南沿海。人民海軍奉命出擊,派出4艘護衛艇和6艘魚雷艇組成的艇群,“小艇打大艦”、“海上拼刺刀”。激戰中,麥賢得所在的611號護衛艇機艙中彈,3部主機受損,機電兵均負傷。麥賢得被彈片擊中前額,腦組織外露,失去知覺。
麥賢得甦醒後,替他包紮傷口的副指導員讓他休息,他卻以驚人的毅力站了起來。此時,彈片還在他頭部沒有取出,傷口流出的腦脊液和鮮血粘住了眼角,眼睛不能視物。麥賢得聽到前機艙轟鳴聲減弱,判斷前機艙的機器可能被擊中出了故障。他忍著劇痛摸索著來到前機艙,憑著平時練就的“夜老虎”技能,在劇烈搖擺的機艙裏仔細地檢查管路、閥門。最後,他在幾十條管路、數千顆螺絲裏摸出一顆拇指大小、被震松的油閥螺絲,用扳手把它擰緊,又用身體頂住移位的波箱,使戰鬥中的艦艇恢復了動力。
6日清晨,敵艦全部被擊沉,我軍大獲全勝。這就是著名的“八六”海戰。
“鋼鐵戰士”麥賢得,身負重傷仍堅守戰鬥崗位3個多小時直至戰鬥勝利,是這次海戰中最具光彩的一位英雄。他的事跡被繪製成連環畫、拍攝成紀錄片,他頭纏繃帶、堅守在輪機旁繼續戰鬥的海軍戰士形象,激勵了無數年輕人投身“海上長城”,保家衛國。
戰後,麥賢得榮立一等功,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所在的611艇被海軍授予“海上英雄艇”榮譽稱號。1966年2月23日,國防部授予麥賢得“戰鬥英雄”稱號。
經歷了多次腦手術,麥賢得終於康復出院。雖然腦神經受傷,他仍以頑強的毅力,繼續為人民軍隊建設做著自己的貢獻。麥賢得熱心軍隊和地方的各種公益活動,2007年退休後,他到部隊、學校、企業、廠礦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擔任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2009年,麥賢得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7年,中央軍委授予他“八一勳章”。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麥賢得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文字撰稿:翟佳琪 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以上材料均來自網路,有出處的已註明,如有其他疑問請及時聯繫我們,聯繫電話010-8882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