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定格復興史 北大的孩子們在黃河邊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發佈時間: 2022-07-20 09:29: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趙娜

 7月15日至7月16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陜西佳縣實踐團在泥河溝村村委會搭建起臨時攝影棚,為村民們拍攝肖像照片。用鏡頭定格復興史,以行動溫暖群眾心。

毗鄰黃河,三面環山,位於陜西省東北部的榆林市佳縣泥河溝村,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世界紅棗之鄉”的美稱,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內現有常住人口200余人,平均年齡為64歲。

毛澤東在佳縣這片土地上親自指揮了著名的沙家店戰役,制定了《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於1947年10月18日為佳縣縣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北大新傳人在實踐中出真知、長才幹、得歷練,7月11日至7月19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行走鄉土,以雙腳丈量時代”為主題,由學院副教授王洪喆帶隊指導,組織14名同學赴泥河溝村開展實踐調研活動。

千年棗園鄉土情,學思踐悟青年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陜西佳縣實踐團以“行走鄉土,以雙腳丈量時代”為主題,赴泥河溝村開展實踐調研活動。除了搭建鄉村攝影棚為村民拍攝肖像之外,實踐團全體成員也通過主題調研、專題紀錄片錄製、黃河河灘聯歡歌會等系列活動,體悟鄉土之情,展現青年擔當,以實際行動為泥河溝村的發展貢獻力量。






萬語千言,凝聚成一張張純粹的笑臉。
萬千光影,定格在快門捕捉的每一個瞬間。





葭州城內蘆葦綻放

黃河岸邊紅棗飄香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

揮起鋤頭時在田間低落的汗水

凝結成捧起豐收果實時最甜美的笑臉


夫妻伉儷,情深一生

祖孫歡聚,和樂一堂

這裡有承歡祖輩膝下的稚嫩孩童

也有志在建設家鄉的青年學子

棗緣文化代代相傳,千年厚土生生不息



在實踐結束前

實踐團將所有照片都沖洗出來

在佈置泥河溝村入口處照片墻的同時

將照片挨家挨戶遞送到村民手中

作為實踐團留給泥河溝村人民的一份紀念

實踐團成員為村民們發放照片


成員感想

張蘊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給村裏老人們拍照是從實踐團成立之初就有的想法。走進農村,我們希望能夠真正走進村民中間去做一些實事。泥河溝是一個典型的老人村,村中幾乎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也沒有照相館,很少有機會拍照。我們希望借此次實踐用鏡頭為老人們拍一些正式的照片,記錄下這些正在漸漸老去的勞動者。給老人們拍照的一整天裏,我不斷被老人們的情緒感染,似乎溝壑縱橫的皺紋只是歲月留在他們臉上的注腳,而我在這一張張笑臉中感受他們身上那種純粹的善良與質樸和對於生活的熱愛。當我將洗好的照片遞到老人們手中時,看著老人們欣喜地接過端詳,和鄰里開心地互相傳閱,我似乎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攝影的生命力。


梁沁(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本科生)

2022年以來,我的鏡頭裏面出現過很多人,今年畢業季,我更是用相機記錄下了無數人的喜怒哀樂。可在那些拍攝行為中,我個人的情感一直是游離在鏡頭之外的,很多時候,我會刻意降低拍攝頻率,以此保持創作靈感,一定意義上,那些別人眼中好看的照片最多只能算作我磨練技術的産物。可這次來泥河溝村給老人們拍照,我對攝影卻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理解。當那些爺爺奶奶小心翼翼坐在聚光燈下,不知所措地盯著我看時,我會不自覺地模倣陜北方言,跟他們説,“謔一哈(笑一下)”“好著咧”;看著鏡頭捕捉到的瞬間笑顏,我內心會出現從未有過的激動;就算扎著馬步,拍了一整個下午,最後用端相機端到發酸的手去翻看拍好的照片時,心裏仍舊會出現莫名的充盈感。人生第一次,我被自己拍出來的照片感動到了,照片一一滑過,老人臉上雖有斑駁,卻格外好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攝影在我這裡,算是真正從“技”開始走向“術”了。


更多作品>>>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