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內的防沙網格。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記者 鄭亮)“舉頭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這句話曾經是西藏山南市扎囊縣風沙肆虐的真實寫照。山南市扎囊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海拔在3550~3600米之間,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這裡植被稀少,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是西藏嚴重沙化土地的集中分佈區之一。流沙從山地到河漫灘分別以爬升沙丘、網狀沙丘、新月形沙丘鏈、新月形沙丘等多形態存在。
為了徹底治沙防沙改變這裡的生態環境,自2005年以來,山南市在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完成防沙治沙面積4.8萬餘畝。建成綜合生態環境監測場、安裝小型氣象站1處。隨著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推進,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治沙技術向多元化發展,沙化面積逐年減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示範區採用喬灌草混合搭配模式治理流動沙地,植被覆蓋度達75.1%,而且能夠自然更新繁育,形成了穩定的固沙植物群落。示範區成功引種桑樹、砂生槐、大果沙棘、沙米、枸杞、牡丹和芍藥等具有藥用、飼料、觀賞和經濟價值的固沙植物,以及兼具飼用價值的白草、固沙草、沙打旺、花棒、沙蒿、藏沙蒿等,具有編織作用的沙柳、旱柳、杞柳、細葉紅柳等,為沙産業開發提供了優勢備選植物種質資源。 通過15年的建設,示範區流動沙丘面積減少75%以上,沙塵氣候明顯減弱,連續6年無沙塵暴記錄。
目前山南在雅江北岸沙地區域建成了萬畝苗圃基地、千畝經果林、千畝甘草基地、百畝車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産業項目,在防沙治沙的同時形成了生態種植、生態旅遊等多元生態産業扶貧體系,探索出了“生態化治沙,産業化扶貧”的新模式。通過引導示範區周邊農牧民參與重點國土綠化、防沙治沙工程項目建設,讓周邊農牧民得到勞動就業機會並增加現金收入。引進億利資源、蒙草生態、江平生物等企業,採取生態治沙+産業發展+帶動增收的模式,在雅江北岸實施現代農牧業示範基地、甘草基地等項目建設,帶動就業1432人,每人平均增收9000元,真正將黃沙荒漠變成宜居家園、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探索實踐出了沙生植物生態産業化的新路子同時,也為防沙治沙工作注入了新動力。
根據流動沙地和半流動沙地的環境特點,示範區內採取了丘間地造林、沙丘上實施沙障、沙障內栽植固沙植物和點播沙生植物種子、封沙育草的方式治沙。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示範區內對山坡沙地坡度大、種子位移嚴重問題,採取沿等高線人工踩腳回頭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示範區內採用草方格、樹枝方格、礫石方格、尼龍網方格沙障和礫石壓沙等機械防風固沙措施,同時還採用了前擋後拉固底削頂、片林防風固沙、喬木防護林帶、多用途桑防風固沙、灌木林防風固沙、喬灌草相結合等生物防風固沙措施。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示範區種植沙生植物種類達14科27屬34個種,成功試種推廣花棒、檸條、沙柳、籽蒿、油蒿、梭梭、枸杞、沙打旺等引進沙生植物先鋒樹種。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為了配合示範區防沙治沙,近年來山南市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共完成義務植樹面積7.54萬畝,栽植苗木445.93萬株。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