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村脫貧記:從物質充足到精神豐富

發佈時間: 2020-09-03 14:09: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鄭亮

劉乾亨在自家果園裏勞作(資料圖)。

(中國網訊 記者 田思悅)劉乾亨原是江西省尋烏縣晨光鎮龍圖村的貧困戶。2014年,在外打工十多年之後,他決心回到家鄉照顧年邁的父母。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劉乾亨承包了一片果園,養護果樹九百餘株。讓他意外的是,果園帶來的收益遠高於外出務工。幾年下來,他不僅成功脫貧,還在龍圖村買下了一座兩層的宅基地住房,在尋烏縣城裏也購置了房産和小轎車。劉乾亨回憶説:“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是存不下錢的。但是現在,收入提高了,時間上也更自由了。即使是像去年那樣乾旱的年份,我的果園也有四萬多斤的收成,能帶來十幾萬元的收入。” 

在龍圖村,很多村民都和劉乾亨一樣,乘著産業發展的快車脫貧致富。通過推動光伏、杉樹、果業、蔬菜等産業的發展,該村經濟狀況發生了巨大改變。不僅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村集體的收入也增加了。晨光鎮鎮長吳九生説:“過去龍圖村裏的賬上是沒有錢的,現在通過光伏産業,村集體每年進賬大約15萬元。有了錢,就能幫老百姓做更多事。”

 在産業發展過程中,吳九生和龍圖村的村幹部發現,一小部分貧困戶缺乏勞動致富的積極性。要實現徹底脫貧,僅靠幫扶是不行的,激發貧困戶的動力也非常重要。因此,龍圖村樹立脫貧攻堅典型人物,鼓勵村民向榜樣學習,勤勞致富。同時,龍圖村還設置了“積分換禮”制度:凡是在脫貧攻堅、産業發展、村容村貌建設等方面做出貢獻的村民都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用來兌換多種多樣的日用品。在精神和物質的雙重鼓勵下,村民的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

  如今,龍圖村的生活水準在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提高。比如在過去,村民只能通過村裏置辦的一台公用電腦才能與外出務工的家人進行視頻聯絡,而現在,村民都用上了智慧手機,這臺曾經連接親情的電腦已逐漸閒置。吳九生介紹説:“五年前,龍圖村是尋烏縣最貧困的村莊之一。而現在,全村5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98人已全部實現高品質脫貧,龍圖村成了脫貧攻堅成效最顯著的‘紅旗村’,村民月均收入已經達到一千元以上。”2018年底,龍圖村正式“摘帽”脫貧。

在初步解決了村民物質生活的問題之後,如何豐富村民精神生活成為龍圖村的新課題。吳九生告訴記者,龍圖村目前採用“1+n”的形式引導村民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所謂“1+n”即“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加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其中,文明實踐站的文娛設施較為集中,能為村民提供唱歌、彈琴、讀書、交流的空間,還會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以拓寬村民的視野。“但這還不夠” ,吳九生補充道:“我們不能依靠建立一個新的實踐站來要求群眾聚集過來,我們要走到群眾們常常聚集的地方去。”正是基於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龍圖村在村民常常聚集的廣場、店舖附近都設立了“文明實踐點”,將時政新聞、新鮮資訊、政策法規送到群眾的身邊去。

如今的龍圖村早已舊貌換新顏,村民收入、村容村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不過吳九生説:“我們只是實現了脫貧的目標,離真正的‘致富’還差得很遠,因此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光伏産業成為龍圖村的重要經濟支柱。中國網記者 田思悅攝影

龍圖村“積分換禮”制度的獎品兌換處。中國網記者 田思悅攝影

龍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村民提供唱歌、彈琴、交談的空間。中國網記者 田思悅攝影

隨著村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智慧手機的普及,龍圖村連接親情的公共電腦已經逐漸閒置。中國網記者 田思悅攝影

一個小朋友在龍圖村 “童伴之家”教室裏學習。“童伴之家”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阿里巴巴公益支援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項目。中國網記者 田思悅攝影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龍圖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中國網記者 田思悅攝影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