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疫情之下的“隔離”生活 幸福背後是無數的無名英雄

發佈時間: 2020-02-15 10:42: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佳 | 責任編輯: 楊佳

     

新冠肺炎期間的隔離故事,講述每個普通人的心跡路程:

【中國故事】鏡頭記錄的“寂寞”生活 新冠肺炎隔離防護的那些日子

【中國故事】疫情之下的“隔離”生活 幸福背後是無數的無名英雄

【中國故事】新冠肺炎期間那些輪崗復工的日子 開始懷念“平淡”的生活

【中國故事】防疫“雙城記”:冬天再漫長也終會過去

 2020農曆新年前,一種病毒的消息突然就從朋友圈裏冒了出來,很快,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隨著新聞報道的規模越來越大,一個新名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人們的意識中逐漸明晰起來。



    2020年1月22日,北京市街頭地下通道,行人大都戴上了口罩。

    前一日(21日),北京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5例,累計達到10例。全國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0例,報告死亡病例累計9例。


    2020年1月22日,北京一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區,桌簽提示就醫的患者戴口罩。儘管如此,醫院裏依舊有不少不戴口罩的患者。

    第二天(23日),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武漢宣佈“封城”。這是我國,首次實施如此嚴厲的管制政策,病毒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此後,鄂州、仙桃、枝江、潛江、黃岡、赤壁、荊門、咸寧、黃石、當陽、恩施、孝感、宜昌、荊州共14座湖北城市相繼宣佈封城。


    此時疫情的全貌還未展示在世人面前,23日,我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返程的列車上,乘警和乘務員都也帶上了口罩,清潔工作人員時不時地在車廂噴灑消毒液。

    一路上一位操著晉南口音的大叔一直咳嗽吐痰,讓我擔驚受怕了一路,在臨汾下了車,心情舒緩了些許。


    看著滿車廂奔跑的孩子,帶著口罩的我心情特別複雜。

     後來看報道,兒童沒有感染的案例。再後來,陸續出現了兒童感染案例。

    回到家中,原本想隔離段時間,再跟家人接觸。但還是敗給了一年未見的家人。

    現在想來,還是有些不夠理智,隱患不小。特別是家裏還有近九十歲的老人。

     疫情隨著時間發酵,節日的氛圍減弱了不少。 春晚的節目沒什麼新意,給武漢和醫生打氣的串場讓人銘記這個特殊的節日。


     2020年1月26日初二,我踏上了返程的列車。

     高鐵G616的6號車廂裏,座無虛席,這時大人孩子都帶上了口罩,沒人敢拿自己的生命當兒戲。車站裏的工作人員也是一樣。


    返程的車票,留著是個記錄。

    北京西站出口處架起了巨大的螢幕,顯示著紅外探測儀檢測著每位通過旅客的體溫。

    出口取消了檢票環節,不知情的乘客仍在閘機口刷身份證,檢票員大聲呼喊,“不用檢票”,希望乘客快速通過,不會擁堵在一起,減少感染的風險。

     下了車,看到北京的地鐵還在運營,大喜過望,乘車回家。春節的北京公共交通一向冷清,只是當天的地鐵裏,人們都帶上了口罩。

    出地鐵站時,沒有一位乘客,確有空蕩的感覺。我加快了腳步,趕回家。我知道,在公共區域裏多一秒,就多一分風險。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消毒,一身衣服都放進了洗衣機,洗了澡,才跟家人接觸(其實,也是心理安慰,很多消毒環節都有的風險,洗澡也不能殺滅全部病毒,特別是體內的,好在沒有接觸病毒的機會)。


     作為一個吃貨,顯然是不能被“病毒”困住的。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1月27日)家附近的商場還在營業,點了呷哺呷哺火鍋外賣(家裏有鍋,另外還是有些風險意識)自提(省錢)。 11點21分在網上下單,穿上衣服做好防護之後去取貨。商場裏,飯店基本都還開著,但幾乎沒有顧客。我乘扶梯直上四樓,其間一人帶著口罩在我身後,從我旁邊側身快速通過。這個節骨眼兒,沒人敢把感染的風險交給陌生人,“躲”是常態,大家也都互相理解。

    從四樓乘扶梯到五樓,五樓口是青年餐廳,奇怪的是,餐廳開始擺桌子賣菜,品種也並不豐富。一個顧客想點餐,餐廳服務員説沒菜了。我不是個愛湊熱鬧的人,加快腳步向目標餐廳走去。 旁邊的綠茶餐廳已經停業。呷哺門口也沒有了迎賓的服務員,顯得冷清。“歇業了?”心裏有些疑惑,走進才有工作人員打招呼,“歡迎光臨!”。想起了去年七夕節呷哺門前的景象,拿到了100位以外的排號,那時心裏的驚詫。

    昏暗的店裏安安靜靜,幾十個桌上僅有兩三桌有人,佐料臺上調料罐蓋著蓋子。

     餐廳裏有一位員工在大廳忙碌著,另一位在茶飲區忙碌,顯得空曠。我走到自提處,看見還有兩位員工在後臺忙碌。桌上擺著一份外賣,核對之後就是我的訂單。訂單內容顯示,我們是餐廳這天的第四單。

    離開時,我向前臺望了一眼,吧臺上放著一個表格,是消毒記錄。


    2020年1月29日,去超市購買生活必須品。走在小區裏,看到公示欄裏張貼著抗擊疫情的“三字經”,簡單好記。

     再路過商場時,發現已經停止營業,這才恍然大悟,想起來餐廳為什麼擺攤出售蔬菜,當時還以為餐廳有供貨渠道,為增加節日商品供應,原來是關門清理庫存。

     超市裏人不多,瓜果蔬菜肉蛋奶種類價格並沒有太大變化,就是品相差了些。


    2020年1月31日,北京的確診病例一直在小幅度增加。

     隨著疫情的發展,城市的管理也越來越嚴格,我居住的小區只留了一個門進出,便於管理。

     一位外賣小哥抱著一大桶飲用水和食品站在門口問保安,“能進嗎?”,“能”,“我以為不讓進了!”外賣小哥笑著説。

     後來才知道,因為返程高峰將至,北京很多小區開始實施封閉式管理。


    小區門口的藥房,為了減少接觸,買藥只能通過窗口。

    藥店門上貼了紙條,口罩和酒精已售罄。

     新聞報道,北京有藥店因為口罩亂漲價被罰300萬。

    每年冬日,都是北京霧霾嚴重的日子。提早儲備了一些3M口罩,沒想到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大作用。

    家裏平時做清潔時,還有些84消毒液。而且還有一瓶醫用酒精,給自我隔離生活增添不少信心。

    現在明白了爺爺那一輩兒人常在家中備有一袋儲備糧的心態。


    回京後,陸續收到通知,一是延遲3天上班;二是離京的職工返京後要在家隔離14天。

    在家隔離的日子,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開窗通風。

    預防病毒傳染的方法傳的到處都是,有些是新聞媒體報道,有的來自朋友圈。


    家裏有螢幕的設備都工作著。

    雖然有了手機、電腦,在這個時候,重要的資訊還是要看官方渠道。

    翻手機視頻時,看到一位美國主持人驚訝地説,“中國用了10天的時間,建好了火神山醫院”,他説,“在美國10天只能用來安裝一個有線電視”,雖然報道媒體不屬於嚴肅類的媒體,但事情還是能反映祖國人民的團結和力量以及戰勝疫情的決心。


    2月3日,是國家規定延遲休假之後正式上班的日子。

    這一天也是股市年後開盤的日子,受疫情影響,滬深兩市大量股票跌停,收盤時上證下跌7.72%,創2015年8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不過,我覺得,這些都是暫時的,等疫情過去,中國經濟仍是世界上最靚的那個仔。

    果不其然,第二天,股市就全面翻盤,連續6天反彈,收復2900點整數關。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錶,也是世界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的風向針。

    新年伊始,我國不只是股市,還有貨幣、債券、外匯等金融市場均如期開市,並平穩運作。


    隔離的這些天,可能是工作以後居家時間最長的日子了。

    讀了沒有時間看的書,看了沒空看的電視節目,也想著辦法給生活增加些樂趣。

    自己動手發明瞭香蕉三明治,儘管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得了。


    在家的這段時間,我總會不自由主地審視生活。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甚至一個省都被封閉了,社會並沒有因為病毒和疫情而停擺,而我能安全地在家隔離,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每當我打開電視、手機看新聞;在超市看見一如往常的物品;在小區內看到忙碌的快遞員小哥;在家門口收到網購的物品。

    我知道社會正常運作的背後,有著無數的人,如那些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一樣,他們明知有感染的風險,卻沒有退縮一步,堅守在崗位上。

    我明白,那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組成了我的小“幸福”。

    明天(2月10日),我也將解除隔離,加入他們的隊伍,給社會給國家帶來更多的“幸福”。(圖文/中國網 楊佳 )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