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戲劇夢之隊再度到訪國家大劇院《人民公敵》9月精彩上演[組圖]

發佈時間: 2018-08-24 15:35:0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德國戲劇夢之隊再度到訪國家大劇院,柏林邵賓納劇院《人民公敵》9月精彩上演。國家大劇院供圖


易卜生代表名作《人民公敵》

在誠實與盲從之間直面慘澹社會現實


挪威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年-1906年)是可以位列于莎士比亞、莫裏哀之後的近代戲劇大師。他一生創作20余部作品,其中以《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為代表的“社會問題劇”在19世紀下半葉震動歐洲社會,成為思想領域爭論的焦點。1882年,在繼《玩偶之家》《群鬼》兩部提倡女性解放的“家庭悲劇”被搬演之後,易卜生成為歐洲保守派的攻擊對象,有人詆毀他是“人民公敵”,易卜生於是寫下《人民公敵》這齣戲,作為對敵人的反擊。該劇以挪威海濱小鎮溫泉浴場的醫生斯多芒克為主人公,講述了斯多芒克在發現浴場水源和飲用水源被污染之後,意欲披露此事,卻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其當市長的哥哥和民眾的強烈反對,最終,斯多芒克以一己之力與良知、慾望和民意展開博弈。

作為易卜生四大“社會問題劇”的最後一部代表作,《人民公敵》以強烈的外在衝突、光輝的人物形象,成為此系列的巔峰之作。作品揭示著資本主義社會下,人們在利益面前的荒誕無稽,更兼具高度的現代性思考——在極度商業化的社會裏,事件的真相到底能有多透明?謊言與真相、誠實與盲從並行的現實世界裏,人們又該如何“成為自己”?易卜生沒有直接回答,但斯多芒克卻給了我們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公敵》還影響著近代中國文學的創作。1907年,易卜生的作品從國外譯介到中國。“五四”時期,提倡以“寫實主義”推行的戲劇改良正是受易卜生戲劇的影響。而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的《狂人日記》更是與《人民公敵》在思想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被譽為“中國版的《人民公敵》”。

<   1   2   3   4   5   6   >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