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陳列的張庫大道上“毛毛匠”使用的水壺錢幣等物品。陽原毛毛匠在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年來見證了張庫大道的興衰和充滿傳奇的歷史。 最輝煌時“年交易額1億5千萬兩”,“年輸入皮張1500萬張,羊毛1000萬斤”,張家口“進出口貿易稅收佔清政府全國進出口貿易稅收的三分之一。”清末時期陽原人口有10多萬,常年往來恰克圖、庫倫兩地者竟達萬人以上。當時張家口的皮坊中,有一半為陽原人所開。三萬多毛毛匠中近一半是陽原人。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發佈時間: 2018-08-23 10:39:0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鄭亮
博物館中陳列的張庫大道上“毛毛匠”使用的水壺錢幣等物品。陽原毛毛匠在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年來見證了張庫大道的興衰和充滿傳奇的歷史。 最輝煌時“年交易額1億5千萬兩”,“年輸入皮張1500萬張,羊毛1000萬斤”,張家口“進出口貿易稅收佔清政府全國進出口貿易稅收的三分之一。”清末時期陽原人口有10多萬,常年往來恰克圖、庫倫兩地者竟達萬人以上。當時張家口的皮坊中,有一半為陽原人所開。三萬多毛毛匠中近一半是陽原人。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