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飾演被流放的米蘭公爵濮思洛 國家大劇院供圖
多元化語匯詮釋經典 舞臺、音樂呈現詩意世界
在經歷過這場狂風暴雨之後,濮思洛展開了對仇敵們的報復。他先是命艾爾奧將大家分散開來,將貪婪如毒蛇般的現任米蘭公爵、濮思洛的弟弟安東尼和拿不勒斯國王的妹妹薛拔提放到一處,二人密謀欲聯手剷除拿不勒斯國王艾朗素;老國王艾朗素則與暗中救助過濮思洛的忠厚老臣貢賽羅分到一處,垂暮之年的老人滿心懺悔;英俊多情的費迪南王子則被單獨帶到濮思洛的女兒美蘭德公主面前,愛情的種子在這對年輕男女心中迅速生根發芽;滑稽的弄臣和醉酒的僕人則與奴隸卡力班不期而遇,三人成為濮思洛復仇之路的最大障礙……權利、懺悔、愛情、報復,幾組有著不同慾望的人物被湊到一起,代表著拓荒時期人們對未知世界的不同態度:貪慾、敬畏、嚮往、乃至征服,而這一切也在莎士比亞的筆下被巧妙處理,一場愛情喚醒了人們內心的平和與寬恕,仇敵懺悔,一切回歸原位,過程曲折,但結局卻皆大歡喜。董汶亮、王浩偉、趙嶺、陳錫穩、奉陽、王千予、吳嵩、于夢潮等飾演劇中人物的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與濮存昕、李小萌、蔡鴻翔等優秀外邀演員一道,憑藉精湛的演技,將具有不同性格目的的人物刻畫的形象到位、入木三分,為觀眾編織出一幅屬於《暴風雨》的人物關係圖譜,更深入地理解莎士比亞晚期的這部鴻篇巨作。
豐富多元的舞臺呈現也成為當晚首演的精彩看點。延伸至觀眾席的圓形舞臺打破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第四面墻”,浸入式的體驗讓現場觀眾不再是這場戲被動的旁觀者,而成為這場“暴風雨”的親身經歷者,伴隨劇情的起伏波動而受到感染觸動。由音樂總監巴裏·甘伯格和音樂創作圖利古爾·剛子帶來的現場音樂伴奏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二人利用非洲鼓、吉他、手指鋼琴以及我國傳統的呼麥、口技、現場演唱等多種表現形式,為《暴風雨》注入鮮活靈動的音樂生命力,將演出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我們摒棄了音樂創作中的傳統形式,致力於為觀眾打造一種前所未有的聽覺體驗。我們用聲音和新穎的方式,以及具有異域風情或非傳統的演奏,喚起奇異的天籟之音,從而‘蠱惑’觀眾的想像力,將他們帶去遠方。”巴裏·甘伯格説。為了更好的塑造劇中精靈們的形象特點,形體編導王亞彬還配合音樂專門設計了舞蹈肢體動作,無論是“張牙舞爪”的施展復仇計劃還是跳起熱鬧歡快的慶祝舞蹈,無所不在的精靈們皆成為國家大劇院版《暴風雨》最靈動活潑的存在,代表著荒蕪之中珍貴的夢想、自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