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鋼:種出老百姓最愛的味道[組圖]

發佈時間: 2017-10-07 11:47:42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宋曉東 | 責任編輯: 劉楨珂

(十九大代表風采·圖文互動)(5)茹振鋼:種出老百姓最愛的味道

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茹振鋼(左)在指導學生觀察小麥的苗期性狀(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為此,茹振鋼在全球採集小麥樣本,選擇了200個研究樣本進行對比。經過3年研究,他發現靠近地球兩極的小麥耐弱光,葉片薄、葉片顏色黑,靠近赤道的小麥耐強光,葉片厚、葉片顏色淺,於是將兩者結合,培育了葉片既厚且顏色深的小麥品種,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陽光,增強了小麥的光合作用。

隨後幾年間,茹振鋼帶領團隊先後研究解決麥穗、麥稈、根系等難題,克服了掉穗、營養供給不足等問題,成功培育出高光效小麥品種“百農4199”。今年“百農4199”最高畝産達824.9公斤,比茹振鋼培育的、被譽為“黃淮海第一麥”的“矮抗58”畝産穩定高出200斤。

“媽媽的味道” 用創新革新農業

“最好的飯菜就是媽媽的味道,農業育種要讓食物留住原有的醇香。”茹振鋼説。

1958年出生的茹振鋼,回憶起自己兒時的經歷,最深的兩個印象就是“餓”和“香”。“家裏人多糧少,沒吃過幾頓飽飯,可每一口吃起來都香噴噴。”茹振鋼説,“中國人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香。”

“要做好饅頭,關鍵要有好麥子。”在小麥實現穩産高産後,茹振鋼把重點轉向了品質。經過16年潛心培育出的“百農4199”,由於光合作用強、能量大、籽粒轉換好,小麥種包含多達35種香氣物質,加工出的麵粉飽含著小麥最原始的醇香,不少人稱讚吃到了“媽媽的味道”。

“餐桌上需要什麼,溫飽水準的消費者需要什麼,經濟富裕、追求品位的消費者需要什麼?這些就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問題。”茹振鋼説。

為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茹振鋼把科研成果分為“四步走”,推廣-儲備-研發-設想:在品種已經被大量推廣獲得市場認可的同時,茹振鋼已經儲備了一批更高端的2.0品種,研發著一批世界領先的3.0品種,並開始設想小麥的4.0模式。

一次次推陳出新,茹振鋼用科技創新改寫著中國農業。

“土地的味道” 用科技強國築夢

“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這片土地的味道永遠縈繞在我們的呼吸之間,因為我們對她愛得深沉。”茹振鋼這個粗獷的北方漢子,有一顆細膩的心。

踏入農業育種領域第一天,茹振鋼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牢牢掌握小麥話語權,把中國人的“糧袋子”抓在自己手裏。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參加工作的茹振鋼發現,我國種植的小麥大部分是義大利品種。“種別人的種子,咋能守住自己的‘糧袋子’?”為了擠走洋品牌,茹振鋼先後培育出“百農62”“矮抗58”等一系列品種,特別是“矮抗58”已累計種植超過3億畝,增産小麥121.1億公斤,牢牢地把“糧袋子”抓在了中國人自己的手裏。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雜交技術的發展,給茹振鋼提出了新挑戰。為給糧食生産儲備好技術和新成果,茹振鋼帶領團隊與全國頂尖專家聯合攻關雜交小麥技術。茹振鋼育成的小麥雄性不育係BNS,成為我國雜交小麥研究利用的熱點。2016年,茹振鋼配製出的一個雜交小麥組合實現畝産898公斤。據茹振鋼估算,新型雜交小麥如能在國內全面推廣,相當於新增加了一個河南麥區的産量。

在育種科研上,茹振鋼意氣風發,豪情滿懷,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作為十九大代表,茹振鋼則把腳踩得更深,根扎得更穩。“成為十九大代表,我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做好自己的育種科研,更要落實好黨的任務,團結帶領更多的幹部群眾一道強國築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而奮鬥。”

暢想未來,年近花甲的茹振鋼依然語調高昂,激情澎湃,正如他寫的那首詩:“縱然是時間的霜染了鬢、歲月的刀刻了額,怎奈我初心不改、豪情如昨?”

   <<   1   2   3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