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産“海水稻”試種成功 畝産620公斤[組圖]

發佈時間: 2017-09-29 08:19:09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9月28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工作人員收割耐鹽鹼水稻。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纍纍、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華社記者李明放 攝

 

“海水稻”真神奇,突破高産大難題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國棟説,這次培育的“海水稻”實現了多個技術突破,最重大的技術突破在於可以用含鹽6‰的鹹水直接灌溉並且産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畝産量,已超過了目前已知含鹽6‰鹹水中生長的“海水稻”最高産量。

“其實,‘海水稻’本身並非新事物,高産高耐鹽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技術處處長王克響説,通常水稻品種的耐鹽度在3‰以下,在國內外的“半鹹水”地區也已發現了多種耐鹽度為3‰至12‰野生水稻資源,但普遍存在産量低、米質差、株葉形態不佳等缺點,多年來相關技術難題一直難以攻克,造成現有“海水稻”品種無法直接推廣。

袁隆平説,現有“海水稻”品種多為半野生狀態,畝産只有100公斤左右,農民種了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但如果畝産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農民種“海水稻”就划得來,種植積極性就會提高。

這次“海水稻”低産技術難關取得突破,離不開科學的技術路線。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帶領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以雜交路線為特色開展“海水稻”研究,最終取得了成功。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育種工程師張樹寅認為,把野生稻的耐鹽鹼基因鑒定出來,通過現代育種技術,與現有優質品種相結合,進行品種培育,特別是利用雜交水稻技術,培育出雜種優勢強、産量高、品質好、株型優、能夠産業化推廣的耐鹽鹼雜交水稻品種,這樣真正意義上的“海水稻”就研發成功了。

   <<   1   2   3   4   5   6   >>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