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産“海水稻”試種成功 畝産620公斤[組圖]

發佈時間: 2017-09-29 08:19:09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9月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工作人員對取樣的海水稻進行手工脫粒。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纍纍、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纍纍、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畝産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舉行的“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上,“海水稻”實地測産結果一經宣佈,現場人群沸騰了——這個畝産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測算,我國鹽鹼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在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畝産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産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

“海水稻”不一般,稀釋海水來澆灌

走進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南側10余畝試驗田,被整齊分成了12塊,總共種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術人員解釋説,通過品種審定前,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稱之為品種,只能稱之為材料。

其中,7號和8號試驗田中種植了312份具有較強耐鹽鹼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時用3‰至6‰不同鹽度的鹹水澆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最西側是一個海水調節池,周邊海水被引入調節池中,再加入一定比例淡水,配製出不同濃度的鹹水,專門用於灌溉7號和8號試驗田,從而模擬自然界中不同的鹽鹼地情況,測試不同材料的耐鹽鹼性,選育優秀品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育種工程師鄒丹丹説,“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傳統水稻在較高鹽鹼濃度的水田裏無法正常生長結實。目前,這裡的“海水稻”已能在6‰鹽度的鹹水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結實,未來隨著相關研究進一步推進,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鹹更鹼的水進行灌溉。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由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眼下,這些“海水稻”進入成熟期,稻穗已經金黃。隨手捏開一粒稻穀,籽粒十分飽滿。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育種工程師楊紅燕最近一直“泡”在試驗田中。“無論颳風下雨,我每天都會來這裡看苗情、測鹽分,記錄它們成長的點點滴滴。看著這些珍貴的‘海水稻’長勢良好,我很有成就感。”楊紅燕説。

28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權威科研機構在青島舉行了“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和“鹽鹼地改良技術評測會”,對“海水稻”産量等相關技術成果進行評測。

“最高畝産為620.95公斤,原來的預期目標為300公斤,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揚州大學教授、“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測産組組長劉世平在經過“確定測産水稻材料”“收割”“數據測量”等多個步驟後,宣佈了“海水稻”實地測産結果,現場嘉賓和工作人員歡呼雀躍,“我們成功啦!”

此外,還有三個材料畝産測産突破了400公斤,分別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都遠遠超過了原先預計的300公斤數值。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過視頻連線觀看了實測結果後,高興地對現場工作人員説:“這個成績非常好,如果用優良中差來評判,可以達到優了。”

1   2   3   4   5   >>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