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
您的位置: 圖片中國 >銘記 · 抗戰老兵影像展 > 【第十一期】
 
 

程術修1925年生,河北省遵化市人。戚輝 攝1944年3月參加縣財聯科工作,負責給部隊徵糧、征衣物、籌款。194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後黨組織關係丟失)。

牟永生1927年生,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人。戚輝 攝1945年5月參加灤盧支隊。曾參加在樂亭縣柴各莊伏擊日軍的戰鬥,消滅日軍40多人。

劉 寬1926年生,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人。戚輝 攝1945年8月參加灤東警備團。曾和自己的班長在灤縣火車站伏擊巡邏鐵路的鬼子,擊斃8人。

賀豐潤1927年生,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人。戚輝 攝1945年6月參加區小隊。後到冀東18團。一直在供給處工作,負責給部隊籌集衣物、彈藥、糧食等。

蔡壽康(已故)93歲,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董志宇 攝1942年參軍,原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171團迫炮連中士炮手,在湖南芷江、安江一帶抗擊日軍,參加了常德會戰等戰役。老人説,1943年11月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人堅守常德城4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立體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老人記憶最深的是 “我打了好幾百炮哦,炸死的日軍就數不清了。”1945年,蔡壽康乘飛機去南京接受日軍投降。

胡興太93歲,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人。董志宇 攝1939年參軍,原屬國民革命軍原新28師83團3營機槍連,任機槍手,後編入中國遠征軍入緬與日寇作戰,參加了攻打龍陵等諸多惡戰。老人經歷了野人山大潰敗,他説他們團3600多人一仗打下來又走野人山,走了近7個月,最後走出來只剩下340人。他目睹了很多負傷的戰友在野人山絕望地自殺。後來他參加了滇緬大反攻。老人作戰勇敢,常常孤身一人偷襲日寇兵營,殺敵無數,被時任戰區總司令宋希濂稱為“英雄”。老人説,他們當年江安縣一批出去的有486人,最後只有他一個人回家,其餘的都被打死、餓死、病死在外頭。

劉興文(曾用名 劉官永)88歲,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董志宇 攝1943年3月參軍,原屬國民革命軍76軍暫編57師(後為135師)師部衛生隊。1944年春,部隊出川,到湖北巴東、宜昌等地抗擊日軍。日本投降後,部隊到湖北沙市、荊州、荊門、宜城、江南等縣市收繳日軍的武器彈藥。

莫一菲88歲,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董志宇 攝1944年參軍,原屬國民革命軍第203師609團2營6連。1944年,時在校讀初中三年級即將畢業的莫一菲,響應國民政府“知識青年從軍”的召喚棄筆從戎。當時他只有16歲不夠參軍年齡,便謊報至18歲;身高不夠,體檢量身高時便踮起腳尖通過體檢,實現了從軍報國的夙願。他們南溪學生兵和同濟大學的幾百名學生大多分在隆昌集訓,集訓完畢正準備上戰場時日本宣佈投降。老人説,國難當頭,是男兒就是要報國從軍,保家衛國我一點不後悔!

張世清92歲,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人。董志宇 攝1943年參軍,原屬國民革命軍第76軍運輸連。1943年壯丁入伍,步行三天三夜到重慶,分到76軍運輸連,駐重慶白市驛。駐紮下來就是訓練。1944年春,部隊出川,到湖北巴東、宜昌等地抗擊日軍。日本投降後,部隊到湖北沙市、荊州、荊門、宜城、江南等縣市收繳日軍的武器彈藥。1945年底,部隊進駐陜西咸陽。

李鳳榮1930年生,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人。戚輝 攝1945年2月參加冀東獨立團,在3營當司號員,轉戰于灤縣、盧龍、遷安等地。曾參加盧龍紅花峪伏擊日軍的戰鬥。

王福賢1930年生,天津市寧河縣人。戚輝 攝1945年6月參加縣大隊。一直在冀東地區活動。現老人因病失憶。

周丙友1925年生,河北省樂亭縣人。戚輝 攝1943年3月參加冀東12團5連,轉戰冀東鐵道線周邊地區。在與日軍作戰中,右臂被三八槍子彈打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