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銘記:抗戰勝利70週年> 憶 戰·事

銘記 | 焦點圖集 | 憶 戰·事 | 尋 戰·跡 | 紀念活動 | 紀念大會 | 抗戰老兵影像展

【第07期】李祖伯憶“飛毛腿”通訊兵經歷

發佈時間: 2015-07-09 16:34: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中國網圖片庫 羅星漢 | 責任編輯: 張若夢

 
6月20日,回憶起抗戰經歷,李祖伯激動起來了,雙手不停地比劃。羅星漢 攝
 
進油庫做通信兵遞取重要文件 戰友送綽號“飛毛腿”
 
  老人説,能夠活到90歲,和抗戰時期的跑腿送信密不可分……
 
  據李老介紹,軍政部軍需署第十二油庫是1938年從南京遷到貴陽的,是一個團職單位,共有軍官和士兵30多人,負責貴陽市區軍用油庫的守護。庫長孔本戎是中校軍銜,負責管理李老等30多個軍人,對士兵要求非常嚴格,必須遵守軍紀。那時,前線戰火吃緊,軍用油品都靠進口,油庫經常庫存的汽油大約在1000桶左右,每桶140千克,主要供應運送前往緬甸作戰及後勤所需,另外還要負責為前往重慶(當時國民政府首都)的軍政人員車輛加油。當時守油庫責任特別重大,油庫每個人都很緊張,生怕出錯,又怕日本間諜破壞,好在當時油庫有部隊負責站崗,沒有出錯,保證了油庫的安全。
 
  “我當時在油庫擔任通信兵,”李老繼續回憶道:“每天的任務就是把油庫的工作情況及文件送到相關的軍事機關,送到讓他們簽收。同時到相關的軍事機關拿取軍事文件。那時條件艱苦,軍事機關分散在貴陽市區各地,送信和送文件都全靠‘兩條腿’跑路,戰友們都戲稱我為‘飛毛腿’通信兵。
 
  1944年3月的一天,庫長派我去花溪送文件,因為路程太遠,而且情況急,就特別安排了一輛三輪摩托車送我過去,文件送到後在返回途中,摩托車在團坡橋翻車,掉入河裏,當場就把我摔傷了……我在陸軍醫院住了半年才好,康復後又重新回到崗位繼續搞通信工作,一直到抗戰勝利。”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