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圖片庫第一期高級攝影研修班采風地點明十三陵。圖為十三陵皇陵五供。梅生攝影
十三陵皇陵的五供,是古代象徵性石雕祭器。中間是香爐,三足圓鼎形式,爐蓋雕雲龍。兩側是燭臺和花瓶。
十三陵每座陵前都有五供,思陵前後各有一套,而定陵的規模最大、雕刻最精美。shandali (山·大力|草原鐵道之夜)在水木社區發過一組照片和解説文字《明十三陵縱覽之三:五供》:裕陵、茂陵五供兩側分別設有用於栽植樹木的雕花樹盂,在十三陵中為僅有的兩個例子。樹盂由盂身和盂座組成。盂身盂座已經分離,前為盂身後為盂座。
前12座陵內的五供雕刻風格基本一致。其中以定陵的五供規模最大,雕刻最精美。思陵的五供為清代所設,因此上同前12套五供風格迥異。五件供器分別有自己的基座,直接獨立在地面上,並沒有共同的供桌作為基座。同時,香爐、燭臺和花瓶雕刻更為精緻:和前面各陵的圓形香爐不同,思陵的香爐呈方鼎形,爐身雕刻的饕餮(傳説中兇惡貪食的野獸)圖案呼之欲出;燭臺和花瓶除外形更加新穎外,上面的石雕內容也更加豐富。
與眾不同的是,思陵陳設有前後兩套五供,而前面各陵分別只有一套。第二套五供有共同的石供桌。供桌上又石雕供果五盤。分別是石榴、橘子、柿子、佛手、桃,互不重復。思陵保存至今的兩套石五供在十三陵中絕無僅有,是思陵地面殘存建築最主要的看點。
除了石雕的五供,還有擺放在佛像前供桌上的瓷器五供(又稱五具足)。一般由一個香爐、一對花觚、一對燭臺組成。瓷質五供最早出現在正德時期,但成套傳世的瓷質五供主要是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燒造的。五供的形制前後變化不大,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或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