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探秘明十三陵 感受皇陵風水[組圖]

發佈時間: 2015-10-15 15:37:1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鈺  |  責任編輯: 張鈺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明十三陵皇陵磅水而立。梅生攝影

 中國網圖片庫第一期高級攝影研修班采風地點明十三陵。圖為明十三陵皇陵磅水而立。梅生攝影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總稱,從1409年營建長陵到清順治初年營建思陵,長達200多年間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陵內計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貴妃1人以及數十名殉葬皇妃。十三陵是我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築雄偉,體系完整,歷史悠久,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認為人死後,靈魂猶在,還有飲食起居的需求。因此,這十三座皇帝的陵寢建築比擬皇宮,顯示了帝王的尊寵地位和君臨天下的浩大氣勢。在中國傳統風水學説的指導下,十三陵從選址到規劃設計,都十分注重陵寢建築與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諧統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設”的完美境界,用以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産目錄》。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産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千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