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絲路人的發展夢> 絲路鏡頭

古都西安以絲路精神重新擁抱世界[組圖]

時間: 2014-05-16 來源: 新華網 責編: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8月20日,遊客參觀兵馬俑一號坑遺址(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陳海寧攝

新華網西安5月9日電(記者馮國、梁娟)今天,站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的絲綢之路全圖前,順著西行“寬而深”的車轍遺址,想像著這條路上,無數的人走了數千年。心中油然而生的是當今資訊、利益的多元包容精神,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勢不可擋的合作共贏。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古都西安,則在移動互聯的平面世界中,更多承載了重塑世界貿易中心繁榮的新夢想。

作為一名唐長安城西市遺址的保護者和絲路大唐理念的踐行者,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大唐西市文化産業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呂建中説,西安無處不遺址。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是皇城記憶,一坊一塔皆呈帝都氣象。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西安人從古都保護性工作著手,一路走來嘔心瀝血地圓一個盛世長安的夢——重塑絲路大唐的世界夢。

自漢王朝經營西域(今中亞)始,駝鈴聲聲,馬蹄嘚嘚,歐亞大陸東西勾連和平利益漸進一體,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漆器,源源不斷銷往波斯、羅馬等地,中亞的胡椒、苜蓿、胡蘿蔔、胡笛、胡馬等物産,也進入中國千家萬戶。

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總編輯、絲路專家葛承雍認為,唐朝時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是先到長安,然後去其他地方,包括宗教的傳播都是這樣。在西安出土的如客使圖等大量壁畫,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胡人墓誌等都是很好的證明。

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大都會,唐長安城定居的外國商賈僑民就超過2萬人,如今建設的大唐芙蓉園、大唐西市博物館、絲路風情街和西安高新路唐延路古城墻綠化等,都是努力保持古都文脈的重要舉措,常讓人不禁生出唐風越千年之感。

走在新建的“一小時閱盡絲綢之路”的絲路風情街上,呂建中説:“通過絲路沿線國家的考察,文獻典籍的整理研究,精心的考古發掘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一個盛世長安的西市全息影像才慢慢浮現:始建於隋的西市,延續了320餘年,各國商人於此自由出入,各種商品按價交易,各方藝伎盡情展演,各種文化碰撞交融……這不僅讓開放包容的中華人文精神在繁榮中昇華,也展現了千年前世界貿易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時尚娛樂中心的絲路魔力。”

緣此,呂建中在資助完大唐西市遺址的考古工作後,投資50億建立了國際古玩城、非物質文化遺産城和大唐西市博物館,不僅讓2萬多件絲路文物得到有計劃的保護性展示,也讓眾多擁有古老技藝的文化傳承人有了基本的展示與交流平臺,促生出一張古都西安旅遊的現代名片。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21世紀,國家規劃西安打造國際化大都市。西安一直在努力保護文物基礎上順應建設大潮,不僅建成了唐大明宮、漢長安城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了藝術展演、動漫和影視等文化産業,還相繼推出現代城市所需的位列全國前五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高鐵和地鐵交通網、曲江池和漢城湖等現代“八水潤西安”水網系統,從而吸引了許多中國500強乃至世界500強企業前來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

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研究的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馮宗憲説,經濟是文化的重要晴雨錶之一。正是感受到中國西部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勁脈搏,泰國、南韓等國家或地區相繼在西安設立領事館,中國外交部也在美麗的渭河之濱新區劃出了領事館區。而南韓三星電子更是在兩年前決定投資70億美元,在西安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奈米級存儲晶片生産線。如今,三星電子的項目進展順利,其全球化産業戰略日益凸顯,讓人不難感受到其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廣闊市場的靈敏商業嗅覺。

西安市市長董軍説,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中,西安立足地理區位、交通、旅遊、文化和科教等優勢,延續絲路歷史,傳承絲路精神,弘揚絲路文化,重振絲路雄風,努力把西安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和城墻與護城河今年重煥青春一樣,西安懷抱著重塑一個民族的盛世夢想,在移動互聯的全球化新時代,將以絲路精神重新擁抱世界。

跳轉到

 

/ 1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