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絲路人的發展夢> 絲路鏡頭

“新絲路論壇”探索構建沿線國家“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組圖]

時間: 2014-05-16 來源: 新華網 責編: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新絲綢之路論壇對話環節(肖發興/攝)

2月23日,“新世紀絲綢之路”論壇在福建泉州舉辦,論壇由主旨演講、絲綢之路大講堂和商機對話三部分組成,來自國務院僑辦、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秘書局等國內有關部門官員、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共同探討如何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合作共贏,挖掘合作機遇,構建“求同存異、和衷共濟”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絲綢之路始於2000年以前的秦漢時期,歐亞大陸勤勞的人民,穿越萬水千山,跨越海域,開闢了陸海兩條絲綢之路,它們的開拓,有力地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將中國和沿線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指出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發展共識的歷史淵源。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劉勁松進一步強調,絲綢之路沿線各所在國發展的共性有一點,那就是堅持和平、平等、開放、包容,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國家個人可以共用和平,共同發展。

何亞非認為,正是基於此,當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中亞和東南亞訪問期間,分別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時,便贏得了沿線許多國家的共鳴,東盟國家、中亞國家以及俄羅斯、印度等中國的鄰國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一路一帶建設將成為中國與歐亞,東南亞及其他沿線國家之間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經貿投資合作,拓展文化交流融合,促進普惠共贏發展的戰略契合點”,何亞非介紹。

他進一步分析,當前歐美、韓日等世界經濟走勢充滿風險和變數,對部分新興經濟體特別是經濟嚴重依賴於資源出口的國家,新一輪危機正在逼近。亞洲經濟發展受到很多制約的因素,比如創新能力、生産效率欠缺、現代服務業比重比較低、收入差距懸殊、能源資源供給存在瓶頸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亞洲各國進行國內的改革,更加需要亞洲國家之間相互間的協同和合作,一帶一路建設便帶來了機會。

對於如何抓住機遇、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劉勁松提出“三個一”,一個平臺,即在福建泉州建立一個面向東盟、非洲、南亞以及東歐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論壇平臺;一個基金,即建立一個由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所決定的銀行金融共同發展起來的絲綢之路發展基金;一個機制,定期召開海上絲綢之路所有的港口和城市旅遊點等名城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城市市長會議。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秘書局局長兼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則通過數據成果闡明瞭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構建利益共同體的基礎: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例,初步測算,2013年我們與周邊國家貿易總額超過7000億美元,2012年我們在這些國家承包工程營業額442億美元,在對外承包工程佔37.9%。

他建議,採取推進自貿區建設和次區域合作、加快向沿線國家走出去、吸引沿線國家來華投資、擴大與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等具體舉措,從而共同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一體化進程,打造一個名符其實的“命運共同體”。

跳轉到

 

/ 1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