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數據迷”專家車著明[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01  發表評論>>

 
車著明資料圖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供圖 

  (中國網西昌122日訊記者李佳 鄭亮 通訊員陳秋均 王玉磊 杜財)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三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拔地而起,在指控大廳樓下的數據處理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數據專家、高級工程師車著明正密切關注著電腦顯示屏,精準地抓取火箭傳回地面的每一個數據,迅速分析、判斷、處理,然後對火箭電壓、溫度、彈道、飛行軌跡等上千個參數進行快速處理,翻譯成調度用語,為首長決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在嫦娥三號任務中,車著明根據探測器高精度入軌要求,歷時二十天倣真計算探索了多種軌道預報方法,比較選擇了精度最高的實時軌道融合預報法,組織編制多個軌道修正模組,為及時掌控探測器初軌精度、火箭制導初步精度、探測器定點落月提供了充分科學依據,使軌道預報精度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記者了解到,10年潛心苦讀、3次參加自考、4次角色轉換,將車著明人生軌跡中的一連串數據連接起來,他的成長過程充滿傳奇。

1986年,中專畢業6年後,車著明已當上一家氮肥廠設備科長,並被選為縣政協常委,在全國自考中,以邵陽市總分第一的成績,取得專科文憑,獲得湖南省教委授予的“高教自考勤學獎”,並受到主考院校——國防科大領導的接見和表彰。隨後,他又順利拿到本科文憑。1990年,他以自考生的身份,成為當年國防科大應用數學概率論專業錄取的唯一一名研究生。

3年後,車著明懷著對浩瀚太空的憧憬,來到位於大西南深山峽谷的衛星發射中心,成為一名航太人。過去,由於發射中心沒有獨立的遙測數據事後處理系統,每次衛星發射後,都要將數據送到外單位進行處理,往往要1個多月才能得到結果,極大影響工作效率。中心領導將開發火箭遙測數據快速處理系統的重任交給了已在科研工作中嶄露頭角的車著明。在課題攻關的18個月裏,車著明與課題組的同事完成6萬行程式編制與調試任務,完成各類文檔48萬字。該項目一舉實現了中心數據處理領域零的突破。此後,他又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對該系統升級改造,目前,中心火箭發射遙測數據處理時間只需500秒。

2007年10月初,舉世矚目的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任務發射在即,車著明發現火箭點火後初始飛行段可能出現較大偏差,這可能使火箭殘骸落點偏離預定落區,威脅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此時,車著明心裏十分清楚航太發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道理,軌道數據上一個小數點後的差別,在落區可能會偏離數十公里之遠。他連夜開始工作,經過30小時查閱軟體源代碼,使落點計算軟體精度完全滿足任務需要,有效確保了發射窗口和落區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從事航太發射數據處理工作20年來,車著明先後獲得發明專利3項,取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被總部評為“核心價值觀模範”,並榮立個人一等功。

突破常常是在超乎尋常的拼搏與鍥而不捨的鑽研中産生的。多年來,車著明和同事們以頑強的毅力和永不服輸、永不滿足的精神,在測控數據的海洋激流勇進,先後研製出基於多源融合的探月工程綜合應用系統、精度鑒定數據處理系統等大型實戰軟體,大大促進了中心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單射向發射到多射向發射,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多軌道航太器,從發射國內衛星到發射國際商業衛星,從每年最多4次發射到年發射能力達到10顆以上,從近控測試發射到遠控組織指揮,從産品應用到核心科研成果自主研發七大躍升。

作為學術帶頭人,車著明想在前幹在前,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建議和新增多個實用而通用的數學方法模型,為我國新一代航太發射場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相關新聞
·姜傑:嫦娥三號火箭在技術上有很大改進 [組圖]
·西昌氣象條件良好 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準備就緒 [組圖]
·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在即[組圖]
·“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淩晨發射 [組圖]
·嫦娥三號12月上旬發射 首輛月球車定名玉兔號[組圖]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寇萊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