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泥咕咕 黃土捏出的活化石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9-04  發表評論>>

 泥咕咕的基本內容有人物、動物、飛禽三大種類一百多個品種 。主要有以三國、水滸和瓦崗軍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獅子、大象和燕子、斑鳩、孔雀等形象的動物和飛禽,還有憨態可掬、形態各異的十二生肖。 中國網圖片庫 楊正華/攝

    泥咕咕的基本內容有人物、動物、飛禽三大種類一百多個品種 。主要有以三國、水滸和瓦崗軍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獅子、大象和燕子、斑鳩、孔雀等形象的動物和飛禽,還有憨態可掬、形態各異的十二生肖。 中國網圖片庫  楊正華/攝

泥咕咕是河南浚縣民間對泥塑小玩具的俗稱,因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咕咕”。泥咕咕主要産于浚縣黎陽鎮楊紀屯村。浚縣泥咕咕是原始父系氏族社會男性生殖崇拜和原始先民鳥圖騰信仰的産物,它起源於顓頊,帝嚳時期,興盛于隋唐。浚縣泥咕咕歷史久遠、色彩鮮明,有著濃厚的民間特色,造型古樸,誇張別致,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蘊涵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創造力,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和研究價值。

浚縣泥咕咕一般有四種製作形式。一是模具製作,有扁頭獅、小燕 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馬、小猴、豬八戒;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結合,有騎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鋼絲、彈簧,有活頭馬、活頭獅子等。泥咕咕的製作工序主要有取土、粉土、和泥、捏制、修坯、扎孔、涼曬、燒制、彩繪和油漆等,藝人們用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簡單。就地取材,把村邊的黃膠泥挖回家,加水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幾遍,使其變得柔軟細膩,如麵糰一般。工具是一根竹棍兒,削成一頭粗一頭尖,用以雕畫泥玩具的鼻、眼、嘴和身上的花紋;再根據其形狀,在不同部位打眼通孔,用嘴能吹出不同的聲音,群眾稱它為咕咕小哨兒。

泥咕咕的基本內容有人物、動物、飛禽三大種類一百多個品種 。主要有以三國、水滸和瓦崗軍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獅子、大象和燕子、斑鳩、孔雀等形象的動物和飛禽,還有憨態可掬、形態各異的十二生肖。古老樸素、逗人喜愛的泥咕咕寄託了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浚縣泥咕咕的特點是以黑色為底色,然後在底色上用自製的毛筆點畫出各種花樣。彩繪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描繪上白土粉、大紅、大綠、大藍、大黃等條紋,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調和過的中間色。顏色以蛋黃調製而成,能使色彩起明發亮,對比強烈。浚縣泥咕咕造型古樸拙雅,加之民間大紅大綠的著色,使作品美感頓生。其製作工具很簡單,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製作者利用這些器具,經過和水、捶制等工序,將當地的黃膠泥塑成作品,然後蘸上松香(現改為墨汁)、洋顏色(現改為水粉顏料)、用自製的麻筆(現改為毛筆)在塑型坯上涂繪,多以黑色為底色,然後再以紅、黃、藍、綠等比較鮮艷的顏色繪出各種圖案,與黑底形成強烈的對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層,放入高與寬約一米左右的磚砌小土窯焙燒。

浚縣泥咕咕現在還是以小手工作坊生産為主。農閒時節,全家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邊製作、邊説笑,氣氛熱烈,和泥、造型各司其職,技藝嫺熟,製作出來的泥咕咕晾幹透後,再在自家的小土窯進行燒制。一到那個時節,每家每戶的窗臺上、墻頭上、灶臺上,到處都擺滿他們精心製作的泥咕咕。

浚縣泥咕咕歷史久遠,有著濃厚的民間特色,造型古樸,誇張別致,深受廣大群眾和專家學者的好評,被民俗學專家稱為歷史的活化石。現在主要傳承人有王學峰、王安田、宋學海等人。但現代的年輕人不願再繼續學習這門手藝,傳統手藝後繼乏人,逐步失傳,亟需搶救。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該遺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近幾年,浚縣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鼓勵泥塑産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大了對泥塑産業發展的投入和引導:規劃建設了楊玘屯泥塑原生態文化村,項目投資1470萬元,可發展泥塑作坊200個,年産值1200萬元;建起了泥塑藝術博物館;在網際網路上成功註冊“中國泥塑”網站;成立了泥塑藝術研究會。

在政府的扶持和一批知名民間藝人的帶領下,浚縣的泥塑製品已發展到泥咕咕、臉譜、泥猴等幾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銷售量達100多萬件。僅黎陽鎮楊玘屯村1000多戶人家中從事泥咕咕製作的就有600多戶,並成立了泥咕咕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譽為全國泥玩專業村。

1   2   3   4   5   下一頁  


相關新聞
·【圖片故事】“媽媽大學生”的暑期最後一天
·圖片故事:我是快樂的全運會志願者[組圖]
·首屆視覺中國“鏡頭中的中國”圖片故事大賽獲獎作品揭曉
·【圖片故事】美女陪購師
·【圖片故事】舌尖上的閱讀 [組圖]
·【圖片故事】青三彩遺落在中原的民間技藝
·【圖片故事】收藏家藍翔的“筷”意人生
·【圖片故事】藍天下的“蜘蛛人”
·【圖片故事】化腐朽為神奇——古民宅的修繕者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