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四成人基本不認識小區鄰居[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5-10  發表評論>>

 青山區新溝橋街車站社區的16戶居民,每家出2個菜,熱熱鬧鬧喝臘八粥(資料圖片)。 記者胡偉鳴 攝

  青山區新溝橋街車站社區的16戶居民,每家出2個菜,熱熱鬧鬧喝臘八粥(資料圖片)。記者胡偉鳴攝

調查餅圖。

調查餅圖。製圖陶剛



  面對陌生鄰居求助,農村母親給博士兒子上課:“你們為啥對鄰居跟防騙子一樣?”本報5月8日一版報道引發眾多網友熱議:現代都市的鄰里關係怎麼了?

  説到這裡,或許你可以問問自己:你知道住你家對面的是誰嗎?你和鄰居認識或熟悉嗎?當鄰居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會去幫助嗎?來看看記者對武漢鄰里關係的抽樣調查。

  故事

  家裏被盜鄰居守了一下午

  網友“cancandy”楊佳是航空路一家公司白領。她一個人住在漢口竹葉山的德才裏社區。4月15日晚7時許,她下班回家,發現對門非常面熟但不知道姓名的老爹爹搬個小凳子坐在樓道中間擇菜。

  她對爹爹笑笑:“天又不熱,您怎麼坐樓道裏來了?”老爹爹説:“我等你回來啊,你家被盜了,我下午報警了,你看看丟了什麼東西,趕緊去派出所登記。”

  爹爹説,上午10點,他送孫子上學,回來時發現對門防盜門和內門都開著,心裏犯嘀咕:平時這個點對門丫頭都上班去了啊?爹爹在門口一看,屋裏被翻得亂七八糟,門是被撬開的,趕緊報警。擔心鄰居再次被盜,爹爹乾脆坐在樓道裏守了一下午。楊佳覺得家裏被盜是一件讓人煩心的事,但是鄰居爹爹的舉動卻讓她覺得身邊充滿了溫暖。

  鄰居照顧九旬老太捨不得搬走

  網友“cindybear8888”熊文傑講述了九旬舅媽的鄰里情。90歲的舅媽住在硚口武漢帆布廠宿舍,那是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樓房,現在已破敗不堪,設施也不齊全。她們小輩多次勸舅媽搬走,可老人説捨不得鄰居,不願意走。

  老人扳著手指細數鄰居對她的各種好:“有一次我突發高血壓起不了床,隔壁的亮亮媽見一貫早起的我不見蹤影,叫門不應,馬上喊眾人撞開門,打電話喊醫生,硬是把我從閻王殿拽了回來……”

  還有一次,半夜老鼠將電線咬斷起火,又是這幫鄰居趕來,拉閘將火撲滅。次日一大早又叫來社區接好電線。平時,幾個老街坊雷打不動每天過來陪她聊天,隔壁人家上班前必定探身問候。“有他們在,我住得踏實安心。我死也要死在這兒。”老人説。

  怕賊惦記鄰居幫忙收電費單

  網友“獻血者”宗先生家住百步亭。他説,他們對面一家經常沒人住,那些貼在信報箱的水電單子他經常會幫忙收起來,塞進鄰居門縫裏,不然毛賊知道家裏沒人會來行竊。去年春節前,鄰居欠費被催費,他擔心過年被斷電,找物業要鄰居電話,可物業不給。費盡週折,他才打聽到鄰居手機。一個電話打過去,他和鄰居成了好友,兩人交換了手機,有什麼事情都互相關照。

  還有一次,樓下阿姨裝修,嫌每天奔波老屋和新屋麻煩,就和他商量晚上借住他家半個月好監工。他想既然鄰居開了口,就是一種信任,於是給了鄰居阿姨一把鑰匙,正好讓阿姨和老母親做個伴。裝修好後,阿姨買了禮物登門道謝。

  打了一架才知是樓上樓下

  漢口花園的丁先生和鄰居認識的過程很戲劇化。上月月底他下班回家,在姑嫂樹路口往小區門口拐彎時,突然被一輛同樣拐彎的電動車刮倒。對方開口就吼:“騎個自行車跑那快幹嘛?”他火氣也大:“明明是你不守規則撞我。”兩人一句不合動起手來,幸被路人拉開,有人報了警。警察來了調解,做筆錄時一問,兩人竟然都住漢口花園,還是同一棟樓上下兩層。

  警察説:“都是鄰居緊鬧個麼事?”兩人也十分尷尬,一路聊著回家。“早知道是鄰居還費那多口水?剛才不好意思啊!”兩人互相檢討。這以後,見面都打招呼寒暄。“這叫不打不相識。”丁先生調侃。

  寵物跌落樓下鄰居不開門

  網友“cindybear8888”熊文傑的九旬老舅媽有一群好鄰居,但她自己住的香港路一公寓樓鄰里關係卻很一般。有一次,隔壁樓上鄰居養的寵物貓不慎從陽臺跌落,落在隔壁雨陽篷上。主人心急火燎下來敲門,屋內人聲可辨,可任憑如何敲,怎麼説明來意,對方死活不開門。最後還是找來物業和保安輪番做工作,對方才不情願開門。

  微調查

  老年人會主動締結鄰里關係

  記者昨在微網志和QQ群裏做了一份抽樣調查,共60人參加。24人(40%)稱“基本上不認識,很少主動交流”,這裡面多是年輕人;18人(30%)稱“認識的少,懷念昔日鄰里關係”,這裡面多是中年人;還有18人(30%)稱“見面都認識,關係還不錯”,這裡面老年人居多。

  統計發現,大部分居住在小區(非單位小區或宿舍)或高樓商品房的年輕人都表示幾乎不認識上下左右的鄰居,見面也很少主動交流,即使偶爾和鄰居一同進電梯,也是眼睛盯著樓層或者看手機,互不理睬。

  造成這個的原因是,新小區住戶來源較多,原本互不相識的人住在了一起,年齡結構、文化水準、生活經歷等都不相同。特別是,小區居民以年輕人居多,平時忙於工作,即便到了週末,要不在家補覺,要不外出放鬆,和鄰居沒有太多交集。另外,新小區多是封閉小區,門禁管理嚴格,小區管理由物業擔任,平時主要是負責衛生、停車等問題,平時很少組織鄰里活動。

  相反,住在老小區的居民們鄰里關係就融洽多了。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居民多是或曾經是同一個單位的職工。並且,老社區老年人比例較高。白天,上班的上班了,上學的上學了,社區裏就剩下“一老一小”,大家閒余時間多,也有情感需求,老年人會主動締結鄰里關係,比較容易湊在一起,鍛鍊身體、説説孩子的事情,日久就熟悉了。

  分析

  媒體人:居住方式決定鄰里關係

  網友王先生是知名媒體人。他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居住方式決定鄰里關係。

  四合院式的居住方式決定了鄰里關係是守望相助的,而單元門棟的居住方式更注重家庭的私密性。有些人或許還會懷念這樣的“幸福時光”:以前因為住房緊張,住在一個樓層,一個院裏的幾家人共用一個廚房、共用一個衛生間,就像“一家人”一樣,你嘗嘗我家親戚帶來的特産,我幫你照看放學的孩子,關係十分融洽。

  而現在,似乎真的是經濟發展了生活提高了,可人心不古了,鄰里關係倒退了。

  實際上將以前的鄰里關係和現在比,本身是一種不對稱的比較。過去單位的統一分房集中居住沒有了,天南地北素不相識的人由於商品房的購買成了鄰居。從陌生到熟悉必然會有一個過程,可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志趣的不同,鄰里關係彼此疏離是不可避免的。“鄰里關係今不如昔”,這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當中出現的新情況和問題,要客觀認識。

  連結

  “地球村”

  鄰里關係數據庫

  ●香港:私人屋村的居民有34%不認識任何鄰居,公屋住戶只有13%不認識鄰居。

  ●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用於鄰居之間的非正式訪問、家庭閒談和家宴的時間全都減少了。平均説來,美國人每五年搬一次家,並且幾乎不和住在他們附近的人發展友好關係。記者李芳

相關新聞
·男子負氣欲從北京走回遼寧 7天走280余公里[圖]
·男童模倣灰太狼烤羊將兄弟倆燒成重傷[組圖]
·北京一濕地公園內河流漂大量死魚佈滿垃圾[圖]
·解放軍女兵投擲手榴彈脫手 指導員4秒成功處置[組圖]
·北京軍區回應豪車挂新軍牌上路[圖]
·19歲男孩暴雨時戴耳機上網遭雷擊身亡 專家解析[圖]
·北京機場的士“趁晚宰客” 自備打票機打假發票[圖]
·人社部回應退休年齡問題: 穩慎地研究調整政策 [組圖]
·探訪煙臺洋垃圾村:回收垃圾加工致富 掏錢買水喝[圖]
文章來源: 武漢晚報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