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內陸盆地何以頻頻取得海洋科技突破

發佈時間:2025-01-03
放大縮小

新華社成都12月21日電(記者謝佼)今年來,四川省海洋領域科技突破捷報頻傳,在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同時發力,亮出了耀眼的成績單。

位於福建海域的海上風電場,部分機組來自四川。新華社發

——海水蔚藍。今年7月,東方電氣集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團隊聯合開展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樣機運作突破240小時,在海試成功1年多後實現原理樣機規模化放大;

——海風勁吹。今年10月,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再次刷新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紀錄,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關鍵部套技術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

——海能奔流。今年9月,西南石油大學王國榮教授團隊聯合中海油等多家單位歷經10年研究的“海底可燃冰固態流化井下雙層管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及應用”獲得四川省技術發明一等獎,該成套技術支撐了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海齡悠遠。今年7月,成都理工大學李超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磷迴圈研究揭示古海洋氧化和複雜生命輻射機制”入選“2023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該成果2023年5月3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Nature)上,提出驅動早期地球缺氧海洋最終實現氧化的原始動力新假説,推進了人類對於地球宜居性和複雜生命演化規律的理解……

深處內陸盆地,四川取得海洋科技突破的秘訣在哪?

“近年來四川省致力於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推進基礎研究,為技術創新提供源頭供給、解決底層問題,並加強科研與産業龍頭的相互聯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四川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趙敏介紹,四川發揮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創新人才集聚的優勢和産業體系較為完善、産業基礎雄厚的優勢,並打通從實驗室到工程應用的轉化路徑。

如謝和平院士團隊全球首創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成果2022年11月在Nature上發表。不久後,東方電氣集團與謝和平院士團隊展開了實質合作,投入專項經費,組建聯合團隊進行海上中試及工程示範,推動産業化落地。

總部位於成都的東方電氣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裝備製造企業集團之一,從葛洲壩到三峽再到白鶴灘,創造過我國清潔能源領域多項紀錄。

“海水直接制氫是具有行業變革性質的全新技術,需要逐步攻關規模化技術難點,不斷迭代升級形成産品級裝備。”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執行董事、總經理劉泰生説,“陸上水資源是有限的,未來氫能的廣闊天地在海洋。”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四川省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圍繞優勢重點産業建設一批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優化創新要素供給與生態保障,破解工程製造中的各種“攔路虎”。

圖為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四川德陽下線。新華社發

例如,對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東方電氣集團與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分別建立聯合創新研究院,共同開展葉片優化設計、材料性能評測及壽命評估方法等研究,破解了多項難題。

該海上風電機組配件高度整合,傳動鏈可靠性和抗腐蝕能力強,壽命週期內不需特別維護。在年平均每秒10米的風速下,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1億度清潔電能,可滿足5.5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節約標準煤萬餘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萬餘噸。

這些源自內陸的海洋科技,凝聚著我國科技創新和工業製造的精華,將在蔚藍海洋中尋得用武之地。科技創新陸海統籌、海陸聯動,也昭示著我國海洋經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