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4.9萬億!看推進建設海洋強國取得這些新成效

發佈時間:2024-10-10
放大縮小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在9月19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自然資源部對外公佈相關成果,呈現了近年來推進建設海洋強國取得的新成效。  

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何廣順在發佈會上介紹,海洋經濟發展不斷培育新特色。加強用海要素保障,推動養殖、風電等産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推動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體和複合利用轉變,2023年全國新增審批用海項目的數量和面積分別比2022年增加47%和26.6%。2023年海洋生産總值9.9萬億,今年上半年海洋生産總值已經達到4.9萬億,同比增長5.6%。

9月4日,超大型風漁融合網箱平臺——中廣核“伏羲一號”正式在廣東汕尾建成投運。這是9月2日拍攝的中廣核“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健康的海洋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要求。發佈會上,何廣順介紹,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新進展。自然資源部組織實施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復、海岸帶保護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等系列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重大工程項目。

就在今年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回應社會關切,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與政策、實踐與成效。白皮書的發佈,有自然資源系統直面發展與保護、發展與安全的關鍵性問題,推進實施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高效有序利用海洋資源的重要成果。

這是2024年8月6日拍攝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海洋科技創新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動力。發佈會上,何廣順介紹,海洋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推動成立了嶗山國家實驗室,按照“淺海+深遠海”佈局建設4個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推動海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取得多點突破,“夢想號”鑽採船順利完成首次試航。“蛟龍號”深潛器同多個國家實施聯合科考、共用成果。

海洋的開放性和連通性決定了建設海洋強國必須立足國內、接軌國際。發佈會上,何廣順介紹,海洋合作與治理拓展新領域。成立了“聯合國海洋科學十年”中國委員會。舉辦了全球濱海論壇等系列海洋領域的重大國際合作活動。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已經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流平臺。持續組織開展南北極考察,今年建成使用的秦嶺站是我國第五個、也是首個面向太平洋的南極考察站。積極參與國際海底區域礦産資源開發規章的磋商進程等。

2024年8月16日,在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俚島灣海域生態養殖區,漁民駕駛漁船出海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澎湃藍色動能,建設海洋強國。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優化海洋空間佈局,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和海洋預警監測,提升深海極地保護利用水準,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持續推動海洋強國建設取得新成效。(記者/海報製作:王瑩)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