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大洋中的海洋災情“吹哨人”——我國海嘯預警浮標布放航次側記

發佈時間:2024-09-26
放大縮小

海嘯,是破壞力極大的巨型海浪。它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噴發、海底塌陷、海底山體滑坡等海底劇烈地質變化而産生。它蘊藏的巨大能量,可以在近岸海域掀起數米甚至數十米像山丘一樣的巨浪。然後狠狠地砸向陸地,登陸數千米,淹沒並摧毀一切,給沿海居民帶來末日般災難。

雖然海嘯是一種發生概率相對較低的海洋災害,但一旦出現,對沿海城市將是滅頂之災,渾濁的海水會吞噬它所到之處的一切。其中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破壞力最強。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9.3級地震引發海嘯,奪走了印度洋沿岸十幾個國家近30萬人的生命。2011年,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的9.1級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超1.6萬人死亡,近6萬人流離失所。

2015年,聯合國大會將11月5日定為“世界海嘯日”,以提高各國對海嘯的防範意識。“早發現、早防範”是降低海嘯災害的關鍵。2022年,自然資源部發佈海洋災害應急預案,將海嘯災害預警分為海嘯消息、黃色警報、橙色警報和紅色警報。海嘯警報後除了疏散沿岸民眾,讓他們儘快往內陸高地轉移,還要疏散海上船隻,讓他們遠離海灣,將船駛入開闊海域。

是誰發出這救命的警報?他們是海洋災情的“吹哨人”!為了更準確、更及時地捕捉到海底深淵資訊,他們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洋深處……

圖一:海嘯實景圖

那猛烈的撞擊聲,讓我徹夜難眠

搭乘我國新型海洋調查船奔赴太平洋,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向陽紅”血脈精神似乎在每個人心中流淌。經歷過南極科考西風帶洗禮的我,原本以為這小風浪不在話下。誰知即將抵達作業海區時,船卻因頂著狂風、扛著涌浪,航線完全反轉!

大副二副三副均拿出看家本領,嘗試調轉船頭,卻都無功而返,以至於船身在側面涌浪猛推下,一度搖晃至單側15度。我的無人機瞬間從桌面上“起飛”,幸虧“炸機”在旁邊沙發上,不然我將成為失去“武器”的“士兵”。“先別轉向,繼續抗風,等待天氣窗口。”船長下令。

我們的位置處於地球主要地震帶上——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80%的破壞性海嘯都發生在這條地震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正是要在這裡布放我國自主研製的海嘯預警浮標“守望者1號”。

海面泛起一片片白色泡沫浪花,颶風裹著暴雨,砸到船上。來不及排出的雨水,隨著船體的搖晃,在甲板上左右盪漾,時不時發力撞擊涌上船的白浪。整條船像站在決堤口的戰士,任憑它狂風驟雨、洪水猛獸,依然目光堅定地與之抗衡,巨大的船尾A架在劇烈的搖晃中發出陣陣沉悶的“低吼”。

船頭每翻過一排涌浪,總能收到它們猛烈的“問候”,撞擊聲在船艙中回蕩,持續超48小時,讓每一位隊員徹夜難眠。直到我關注了太平洋的颱風路線,才明白,原來這裡是颱風的“老巢”。

圖二:太平洋惡劣海況

那急促的呼吸聲,讓我心生敬意

在空曠的大洋,航速原本可以達到15節(1節約合1.852千米/時),但船尾纜繩拖帶著大型海嘯預警浮標,讓船速僅能維持在5節以下,接近步行速度,而且是散步。

在惡劣海況中,船尾拖帶的浮標就像不斷搖擺的“不倒翁”,纜繩即使加固到4根,還是不斷地被扯來拽去。最終,讓24小時輪流值班的隊員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纜繩斷裂。

幸虧天氣窗口期終於到來,天空撥雲見日。雖然天晴了,雨走了,但涌浪依然不見減退。等待了多半天,涌高從3米,降到2米,又接近1米……浮標在船尾浪花中“跳動”,時不時與橡膠護舷相撞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音。不能再等了,窗口期一旦過去,將無法修復纜繩,領隊果斷決定隊員即刻登標。

最危險的,是人跳上浮標和跳回船上的一瞬間。一旦浮標猛然被海水托舉或下沉,人很容易一腳踩空,墜入船與浮標夾縫的波濤中。

登上浮標,更像騎上了一頭狂野鬥牛,上下顛簸,左右搖晃,甚至原地打轉。我一個在船尾拍攝的人,都快看暈了,心臟怦怦直跳,時刻為登標隊員捏把汗,擔心它們被“這頭煩躁的鬥牛”甩入白浪翻滾的大海。

隊員新老搭配,年輕力壯的負責拆解斷繩更換新繩,老隊員則時刻觀察浮標和船的動向,手中緊握年輕隊員的安全繩。

當我回看安裝在年輕隊員頭頂錄影機畫面時,緊張的氣氛讓我差點忘記了自己還能呼吸。隨波搖晃的鏡頭,飛濺的白浪花,還有那急促的呼吸聲,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圖三:隊員登上浮標

那齊整的吶喊聲,讓我眼眶濕潤

幾組沉重的鋼鐵錨鏈和白色尼龍錨繩整齊地擺放在後甲板,它們圍繞著海嘯浮標,像臥龍一般盤伏在周圍,橙紅色的浮力球組點綴其中。

捆紮,打結,掛鉤,起吊……

移位,擺臂,入水,脫鉤……

小吊臂、大A架,中控纜,左止蕩,右止蕩……

各裝備齊運作,各崗位齊發力。

有的隊員起航前加班整理裝備扭傷腳踝,沒有吭聲……

有的隊員登標安裝探測器磕破了鼻梁,沒有吭聲……

有的隊員帶著膝蓋韌帶老傷堅守崗位,沒有吭聲……

有的隊員吃下大把暈船藥依然難受嘔吐,沒有吭聲……

他們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浮標任務上——

當回收浮球上船時,當移動沉重錨鏈時,當齊力止蕩吊鉤時,他們“1,2,3……1,2,3……”齊聲的吶喊震天動地。

“守望者1號”海嘯預警浮標順利入水後,僅幾分鐘,1組、2組、3組……47組布放數據連續回傳正常;僅一個半小時,潮汐監測數據已回傳至國內岸上基站。

隊員們緊繃的神經終於得以放鬆片刻,一起合影留念,喊的不是“茄子”,而是“餃子”,因為大廚已經拌好餡、和好面,等著大家包餃子呢!

圖四:海嘯浮標水下單元布放

那堅定的回答聲,讓我備受鼓舞

一盆韭菜肉餡兒,一盆白菜肉餡兒。

餐廳裏也是一片熱火朝天,揉面的、搟皮兒的、包餃子的,還有走來串去傳遞餃子皮的,大家又是嫺熟默契地配合著。

“您們弄這個海嘯浮標多久了?”剛捏好一個餃子的我不經意的一句話,打開了領隊的話匣子。

原來,十年前只有歐美個別國家掌握著海嘯預警浮標的核心技術。就像GPS一樣,很多人駕車都用它導航。豈不知,GPS是美國研製的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如果哪一天人家不給我們共用了,我們的很多電子設備都將成為廢鐵。所以我們依託自己的北斗衛星研製了“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眼睛”還是用自己的踏實。

海嘯預警浮標就像我們的“耳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卡得很彆扭。即使購買了別國設備,但維修難,維護更難,“甲方爸爸”妥妥地淪落為“甲方孫子”。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從基礎機械構造、基本測量演算法,到海上通信、布放方法、運維手段;從近岸海域試驗,到南海深海試驗;從1000米、2000米、3000米,到5100米;從在位運作3個月、6個月,到1年甚至更長。我們的海嘯預警浮標研發團隊臥薪嘗膽、拔丁抽楔,終不負眾望,打造出中國人自己的“耳朵”,也將自己打造成為真正的海洋災情“吹哨人”。

圖五:“守望者1號”海嘯預警浮標即將入水

那虛弱的鳥鳴聲,讓我感到溫暖

海上漂泊二十余天,除了風雨涌浪,與隊員們相伴的還有一群特殊朋友,它們是各種各樣的海鳥。

它們千里迢迢,乘風破浪,或隻身一鳥、或成群結隊,只為浪花尖兒上偶爾躍出的海魚。相信它們或肩負著餵養孵蛋配偶的丈夫責任,或承擔著哺育巢中幼鳥的父親重任。

隊員們對它們保持著最大的包容,即使有時它們會肆無忌憚地把整潔的船體甲板噴上顏色各異的排泄物。

其中最特別的一隻,吸引了隊員們的注意,它已經在船尾甲板待了好幾天了。單腿站立、眼神驚恐,原來它一條腿受傷了。

隊員們慢慢靠近它,它似乎感受到了人類的善意,並沒有反抗。幾名隊員迅速拿出醫用急救箱,將甲板變成外科手術室,三下五除二,迅速包紮好傷腿。至少它能雙腿站立了。祝它好運吧!它虛弱的鳴叫,似乎也在祝隊員們一路順利!

圖六:隊員們緊急救助海鳥

撞擊聲、呼吸聲、吶喊聲、回答聲、鳥鳴聲……這是海嘯預警浮標布放航次隊員們用生命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事業奮鬥的聲音!

他們來自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然資源部東海預報減災中心、自然資源部東海調查中心。

他們是大洋中的海洋災情“吹哨人”!

圖文/徐小龍

文章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