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我國加強遠洋漁業管理 推進履約監管與可持續利用

發佈時間:2023-10-25
放大縮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佈《中國的遠洋漁業發展》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遠洋漁業的發展理念、原則立場、政策主張和履約成效,分享中國遠洋漁業管理經驗,促進遠洋漁業國際合作與交流。

中國是世界漁業大國。中國遠洋漁業發展情況、重點監管措施和成效如何?如何強化科技支撐?中國遠洋漁業對世界漁業有哪些貢獻?記者採訪了有關負責人和專家,詳解公眾關心的問題。

中國統籌推進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

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施公海自主休漁等重要舉措,不斷強化漁業資源養護,加強生態系統管理,重點關注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養護,推進漁業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政府採取了比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更為嚴格的措施。”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劉小兵舉例説,中國政府決定自2024年起所有中國遠洋漁船必須每天報送電子漁撈日誌。這一措施比大西洋、印度洋和東太平洋的漁撈日誌年報的區域管理措施更為嚴格,有利於獲得實時的漁船生産資訊,及時了解捕撈配額/限額使用情況。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新軍説,為了確保公海魷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科學開發,中國政府對三個國際上沒有國際組織管理的公海魷魚作業海域進行了自主休漁制度,這是中國政府負責任捕撈的體現和擔當。

據了解,中方遠洋漁業作業海域中,所有目前尚無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的公海海域均已納入自主休漁範圍。

中國嚴格實施遠洋漁業監管強化遠洋漁業科技支撐

中國遠洋漁業的持續發展與不斷強化的監管措施密不可分。中國漁業主管部門不斷強化監管、完善機制、提升能力,促進遠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張顯良説,中國實施全球最嚴格的遠洋漁船船位監控措施;從2020年開始全面實施遠洋漁業公海轉載自主監管,落實所有公海轉載活動提前申報和事後報告程式,為公海轉載運輸船逐步配備觀察員或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嚴格實施水産品進出口監管,積極履行市場國義務;建立遠洋漁業企業履約評估制度,對遠洋漁業企業捕撈活動實施嚴格監管,堅持對違規行為“零容忍”,積極採取立法、行政等措施打擊違規捕撈行為,規範企業生産經營活動。

白皮書指出,中國通過開展公海漁業資源科學調查、參與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相關研究、改善升級漁船和捕撈裝備等舉措,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提出,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努力從2020年的63%提高到2025年的67%。

陳新軍説,科學研究是漁業管理決策和漁業治理的基礎。我國開展了公海魷魚資源評估、魷釣漁業觀察員覆蓋率、魷釣漁業捕撈努力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為公海漁業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們將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現代新技術、新成果應用於公海漁業治理。研發、推廣電子漁撈日誌系統。”陳新軍説,截至2022年底,600多艘魷釣漁船安裝了電子漁撈日誌系統並試運作,實現了生産數據從大洋到陸地的實時傳輸,極大提高了履約能力和時效;研發電子監控系統並開展了船端測試,為“電子觀察員”登臨遠洋魷釣漁船打下了基礎。

深化國際漁業合作推動全球漁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漁業發展極大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據統計,2022年中國水産品進出口總量1023萬噸,總額46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最高,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水産貿易往來。

白皮書説,“十四五”期間及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將繼續以推動遠洋漁業全産業鏈集聚發展,健全遠洋漁業發展支撐體系,提升遠洋漁業綜合治理能力,加大遠洋漁業發展保障力度為重點任務,通過優化産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監管能力,深入參與國際漁業治理,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遠洋漁業高品質發展。

張顯良説,中國漁業發展對全球漁業資源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積極發展水産養殖,同時,大力實施減船轉産,全面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實現內陸七大流域、四大海域休禁漁制度全覆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建設海洋牧場和水生生物保護區,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保護瀕危物種,維護世界水生生物多樣性。

張顯良説,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遠洋漁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未來,中國遠洋漁業將繼續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産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提高品質效益,嚴控發展規模,強化規範管理,打擊非法捕撈,致力於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漁業資源,努力實現遠洋漁業高品質發展。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