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洞察”滄溟——6000米海底再現數字真身

發佈時間:2023-09-24
放大縮小

中國網訊 近日,在西太平洋執行中國大洋81航次的“大洋號”船的後甲板上傳來調查隊員們一陣歡呼聲,在海上連續試驗五日五夜的“洞察”號成功回收至甲板,這標誌著“洞察”號圓滿完成本次在西太平洋北京先驅結核礦區的應用性試驗任務。航次首席科學家李懷明教授級高工認為:“‘洞察’號試驗性能穩定,調查數據可靠,假以時日,必將成為我國開展深海精細探測的智慧化新利器。”

深邃、廣袤的深海海底蘊藏著無盡的礦産和生物資源,等待著人類前來發現和利用,也亟需得到認知和保護。作為西北太平洋國際海底區域多金屬結核礦區的承包者,北京先驅高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致力於成為深海多金屬結核資源商業開發和深海環境保護的先行者,著力打造一套探索真實深海海底的數字海洋技術系統。由北京先驅聯合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國內技術單位研發的“洞察”號6000米級深海近底光學精細探查系統,正是這套數字海洋技術系統的重要部分。

本次海上試驗充分展示了“洞察”號穩定性高、功耗低、航程長的優異性能,在深海調查中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次海上試驗持續10天,“洞察”號作業水深5600~5800米,近底定高4米,連續航行時間超過112小時,巡航航速1.1節,最高航速1.6節;單次測線長度超190公里,一次性採集超過3.9萬張近底高清照片。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謝宗伯介紹:“‘洞察’號採用了輕質耐壓複合材料,並通過整體結構優化設計顯著提升了搭載電池的總容量,而低功耗航控技術的應用又大幅降低了系統的總能耗,使得‘洞察’號的續航里程實現重大突破,可超過1000公里”。

根據“洞察”號技術特點,結合海上調查作業多任務需求,“洞察”號試驗團隊科學設計了脫離母船作業的“哨所模式”,實現了“洞察”號作業與常規調查並行作業,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作業效率提高約30~50%。“大洋號”船上這支“洞察”號試驗團隊,主要由來自北京先驅高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哈爾濱工程大學、合肥厘海科技等單位的青年科研人員組成。團隊成立近兩年來,經歷過艱難的海上磨煉,成員配合默契、操作成熟、衝勁十足。

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國際海底資源勘探與開發專家組組長、北京先驅礦區項目首席專家李波説:“作為打造數字深海技術體系的重要環節,“洞察”號獲得的大量數據將直接融入先驅數字系統,從而極大提高勘探效率。洞察號的研發期與三年疫情重合,這次精彩的試驗應用,不僅證實了“洞察”號技術設計理念與技術指標的先進性,更證明了她的研發試驗團隊擁有“務實、擔當、創新”的優秀品質,是推動事業未來發展的新希望。”(資料提供:北京先驅公司)

image.png

“洞察”號試驗團隊

image.png

“洞察”號回收作業

image.png

“洞察”號上浮水面

image.png

“洞察”號拍攝的礦區海底照片


文章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