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2)》發佈

發佈時間:2023-01-09
放大縮小

近日,國家海洋資訊中心基於海洋觀測網及相關數據,編制完成《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2)》(以下簡稱《藍皮書》),公佈了全球、中國近海關鍵海洋要素的最新監測資訊。

《藍皮書》顯示,全球海洋持續變暖和酸化,海平面加速上升,北極海冰範圍顯著減小;近40年來,中國沿海海溫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極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趨勢,海洋熱浪趨頻趨強。2021年,高海平面抬升風暴增水的基礎水位,加重了致災程度。

1870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總體呈顯著上升趨勢,過去十年(2012年~2021年)是1870年以來平均海表溫度最高的十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較1870年~1900年平均值高0.59℃。1955年~2021年,全球0~700米海洋熱含量呈顯著增加趨勢,2021年達到歷史新高。

1993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3.3毫米/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較2020年高2.6毫米,處於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1979年~2021年,北極海冰範圍在各月均呈顯著減小趨勢,3月和9月減小速率分別約為4萬平方千米/年和8.1萬平方千米/年;南極海冰範圍變化趨勢總體不顯著,但階段性特徵明顯。

1985年~2020年,全球海洋表層平均pH值(酸鹼值)下降速率約為每十年0.016個單位。海洋酸化已經由海洋表層擴大到海洋內部,3000米深層水中已經觀測到酸化現象。

1980年~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準。2011年~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持續處於近40年高位,2021年為1980年以來最高。中國沿海平均高高潮位和平均大的潮差總體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杭州灣沿海上升速率最大。

1963/1964年~2021/2022年,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冰冰期和冰量均呈波動下降趨勢。1979年~2021年,中國近岸海水錶層 pH值(酸鹼值)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江蘇南部、長江口、杭州灣近岸海域海水錶層酸化明顯。

1980年~2021年,中國沿海極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顯著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分別為4.7毫米/年和2.14釐米/年。2000年~2021年,中國沿海致災風暴潮次數呈增加趨勢。2021年,中國沿海共發生風暴潮過程16次,其中致災風暴潮過程9次;中國近海出現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35次。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近海海洋熱浪發生頻次、持續時間和累積強度均呈顯著增加趨勢,2021年,渤海灣、萊州灣、江蘇外海、浙江外海和南海北部海域海洋熱浪時間均超過150天。中國近海地處季風最明顯的氣候帶,東亞季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高緯度大氣濤動等的變化,對中國近海海洋環境要素等産生重要影響。海洋異常變化及其與大氣間的能量傳輸和物質交換也是影響中國近海海洋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生態環境脆弱,是氣候變化影響的敏感區域。《藍皮書》的發佈,可為科學把握海洋氣候變化規律、減輕海洋災害風險、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以及促進沿海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支撐和決策參考。

文章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