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海洋蘊藏無限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強建設海洋強國”。近日,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論壇上,這一議題引發熱議。
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提升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佔海表示,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蘊藏著重要的戰略資源,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我國海洋産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何廣順表示,在能源、糧食和水資源安全保障方面,海洋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我國海洋原油佔全球原油産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21.4%提升到2021年的27.6%。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躍升至全球第一位。我國自主研發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機組連續運作時間保持世界領先。
同時,我國海産品供應持續增加,海水養殖規模保持增長,海水養殖産量佔全球一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到每天186萬噸,相較2012年增長了140%。
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海洋新興産業不斷壯大,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2012年至2021年,海洋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0%,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藥物佔全球已上市産品類目的將近30%,海洋糖類藥物研發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資源寶藏庫。海洋資訊化建設實現大跨越,海洋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構建了天、空、岸、海、淺一體化海洋應急通訊網路。
何廣順表示,我國世界造船大國的地位也進一步鞏固。2021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全球的47.2%、53.8%和47.6%,海洋工程總裝進入第一方陣,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2021年,海洋工程裝備交付、新接和手持訂單的金額分別佔全球的44.8%、42.2%和44.6%。
與此同時,我國海運船隊的運力規模持續壯大,截至2021年底,達到3.5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港口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我國的港口分別佔8席和7席。
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我國在軌運作的海洋衛星已達10顆,海洋星座正式建成。以“蛟龍”號、“奮鬥者”號潛水器為代表的海洋探測技術實現了質的飛躍。“潛龍二號”填補了我國在基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首套自主研發的潛水水下採油樹系統取得了國際認證。
國家海洋資訊中心在此間發佈的2022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114.1,比上年增長3.6%,海洋生産總值首次突破9萬億元大關,我國海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海洋油氣增量佔全國八成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潘新春表示,過去數年,我國油氣增量絕大部分來自海洋,2021年中國海油國內原油産量達到4864萬噸,同比增長了323萬噸,增幅7%,海洋石油增量佔全國原油增量近80%。
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的警戒線。2021年,我國石油産量1.99億噸,石油消費量7.2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保障能源安全成當務之急。
取得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向海洋深水進軍。深水是未來全球油氣資源的主要接替區和世界大國爭奪的重要戰略區。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來自深水。
潘新春表示,我國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南海,絕大部分油氣資源隱藏在深水區域,過去由於技術和裝備能力限制,我國深水區域油氣勘探程度十分有限,隨著科技進步和裝備能力建設,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已經拉開大幕。
據了解,2000年以前我國深水油氣産量基本為零,2012年佔比僅為8%左右。但隨著位於珠江口盆地的中國首個深水氣田群、首個深水油田群,以及瓊東南盆地的“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等深水油氣田的陸續投産,目前我國深水油氣産量已達上千萬噸。
10年來,中國海油已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共計勘探開髮油氣田11個。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産,而氣田的“心臟”就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這個能源站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相當於3艘中型航母。這一突破,標誌著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産能力實現了從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進入“超深水時代”。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於初期階段,增儲上産前景廣闊。當前,我國南海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3個盆地總體探明天然氣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在珠江口盆地先後發現多個深水油田,實現了我國深水原油勘探重大歷史性突破。
未來機遇挑戰並存
何廣順説,當前海洋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創新驅動日益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海洋自然條件複雜多變的特徵決定了海洋經濟發展對技術的要求比陸地經濟更高,未來海洋産業的發展將更多地依靠創新來驅動。
他表示,綠色低碳環保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主題。氣候變化、環境惡化使得世界各國紛紛改變過去在海洋産業發展過程中過度依賴能源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減少海洋開發活動,並更加注重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量。
與此同時,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産業結構升級的態勢明顯。經過多年發展,海洋傳統産業受市場空間的限制逐步萎縮,海洋新興産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業態、新産業萌芽發展並不斷壯大。
有關專家認為,對照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我國海洋産業還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海洋産業升級壓力大、海洋領域投融資支撐不足、海洋資源與環境生態約束加大等現實問題。
為此,應統籌規劃推進海洋産業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涉海部門的作用,形成政策合力,推動實施好“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各項重點任務,推動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規模化利用。加大國內海洋油氣勘探力度,壯大海洋清潔能源,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加快現代海洋服務業協同發展。
同時,強化科技創新,努力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堅持節約集約,統籌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出臺海洋保護與綜合利用規劃,陸海統籌推進資源整體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優化海洋帶生態、生産和生活空間的佈局。
潘新春則表示,受形勢所迫,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海洋産業通過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方式,完全可以實現向綠色、低碳、智慧、高效、安全方向發展。
“未來,海洋清潔能源開發、綠色海洋牧場與深遠海大型智慧養殖、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醫藥與生物製品等海洋産業將大有前景。”潘新春説。